【本報台北訊】詐騙橫行,全台警示帳戶愈來愈多。據金管會截至今年第2季底統計,全台銀行、信合社警示帳戶達10萬4191戶,衝破10萬戶大關,較上季大增8169戶,改寫金管會自公布該統計數字來的同期新高紀錄,更較10年前大增近7倍。
「警示帳戶」是指檢警因偵辦案件需要,通報銀行將存款帳戶列為警示者,一旦遭列警示戶,銀行將會凍結該帳戶,減少被害人損失;警示戶持有人在其他銀行開立的帳戶,也會被視為衍生管制戶,網路轉帳等自動化功能恐會被暫停。
金管會從2010年起公布全台警示帳戶統計,警示戶最低點是落在2013年1.4萬戶,2020年詐騙手法從假購物、假親友、誘導操作ATM付款,開始轉到「投資端」,包括LINE加飆股、虛擬貨幣、冒用財經名人等,每季幾乎都是以「千戶」跳增。民眾檢舉通報,讓警示戶如滾雪球般愈滾愈大。
2020年起警示戶大幅跳增,銀行主管說有2大主因:1.2020年詐騙手法轉為投資詐騙,民眾遭騙後報案,戶頭就變成了警示戶。
2.自願高價出售帳戶、被迫或個資帳戶遭外洩被詐團使用,也讓警示戶水漲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