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杯上路僅3成民眾使用 環團提2建議

 |2023.08.15
4868觀看次
字級
綠色和平指出,有9成民眾知道循環杯,但僅3成使用過。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環保署致力推動減塑政策,環團綠色和平指出,「循環杯元年」7個月過去,經調查發現,約9成民眾知道循環杯,但僅3成使用過。

多數民眾仍對衛生有疑慮,認為下周將升格的環保署應更積極投入相關作業,包含加強宣導、推動循環杯與一次性的價差機制,提供更大誘因吸引民眾使用。

綠色和平今天發布「循環杯民眾認知以及使用經驗調查報告」,綠色和平減塑專案主任徐聖惠表示,現行政策規範便利商店與速食業需提供循環杯。

為使調查貼近消費族群,民調年齡為20至50歲男女受訪者,以網路調查進行,調查日期從今年7月6日至14日止,有效樣本數為1131份,且「請問您平均到便利商店購買現做咖啡或飲品的頻率」題回答「通常不喝超商咖啡及現做飲品」不高於總樣本數5%。

徐聖惠指出,經調查後發現,96%受訪者都聽過循環杯服務,但實際使用者僅占31%,其中約93%表示會繼續使用。

實際行為方面,過去半年民眾平均使用僅4.3次,使用2至5次者最多約占50%,而只有1次使用的民眾則不足3成(26%),反映民眾大致滿意循環杯的服務,但如何吸引更多民眾初次嘗試使用循環杯是關鍵。

而不願意使用或繼續使用環保杯的民眾有3大原因,包含衛生疑慮占72.5%、沒有需求(有自帶杯)占52.3%、缺乏誘因占20.2%。

調查也顯示,約85%受訪支持循環杯政策、逾76%認為循環杯若與一次性飲料杯有價差時,會增加使用意願、約79%認為政府及企業應加速發展重複使用包裝,將其應用於更多商品。

徐聖惠說,國際上也有針對一次性塑膠餐具的法規案例,如荷蘭今年7月起針對一次性塑膠杯及部分食品容器收費,且業者須提供可重複使用的容器。

徐聖惠表示,衛生疑慮仍為多數人未能嘗試使用循環杯的主因,而環保署下周將升格為環境部,針對循環杯政策,建議應加強宣導、消弭民眾衛生疑慮,並積極推動循環杯與一次性的價差機制,建立刺激選用循環杯的市場環境,落實源頭減廢目標。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