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中國大陸四川省都江堰市規畫局局長屈軍表示,地震災後都江堰重建工作已初步規畫,將在可持續發展原則上保持老城區不變,並向東朝聚源方向選址建立新城區。計畫在三到五年內,將都江堰建成能容納一百零八萬人口的城市。
為了切實協助災區災後重建,按照中國政府的部署,中國建設部近日向北川、綿陽、都江堰等地派出專家團隊,為重建提供專業指導。但都江堰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所以不可能像汶川一樣舉縣搬遷,只能在原有的基礎上保持和擴建,不破壞都江堰的原有城市功能。
地震使都江堰地區百分之八十房屋不能住人,重建後的房屋品質自然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屈軍表示,重建工作開始前,專家團隊將對選址地的地質狀況和周邊生態環境進行專業評估,安全是第一要素;新建房屋的抗震標準也要重新修訂,達到新抗震要求。
目前都江堰臨時安置房的地點已確定,其中城區共有十四個安置點,這些點主要分布在城區二環路附近,而十九個鄉鎮的安置點也已規畫完成。
此外,中國國土資源部及中國地質科學院赴地震災區考察專家組透過地質調查和反覆論證,提出北川縣城新址方案,認為擂鼓鎮是北川縣城新址最理想的備選區。
由於北川是中國唯一的羌族自治縣,新城址將選在北川縣境內,以保持原有的民族特色,同時要注重地質的適宜性,還要有足夠空間滿足縣城主要功能區布局。
擂鼓鎮位於北川縣南。據統計,全鎮共有一萬八千人,災難中死亡和失蹤一千多人。震後,綿陽市有關部門決定在此重修八條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