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好時機 三伏貼可減緩虛寒

 |2023.07.04
2420觀看次
字級
把握「冬病夏治」時機,三伏貼可減緩虛寒治療慢性痼疾。圖/醫師莊照宇提供

【本報台北訊】台灣最近高溫多日,中醫師提醒正是「冬病夏治」好時機,尤其冬天常見的過敏症狀「三伏貼」可有效減緩,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莊照宇指出,穴位貼敷治療簡便無侵入性,中醫常用來改善體質、增強冬天發作的成人或兒童過敏性疾病抵抗力,達到「冬病夏治」的效果,然而三伏貼好處雖多,也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

莊照宇說,過敏性鼻炎、氣喘等常冬季發作,春夏後減緩,許多病人都因症狀緩解而忽視中斷治療,又到冬季時症狀復發且愈來愈嚴重。

「三伏貼」概念出自清代《張氏醫通》,是在三伏時節利用元胡、細辛、白芥子、生薑汁等「溫熱藥物」在肺俞、定喘、大椎、天突等特定穴位貼敷,又稱「天灸」。

三伏天是以黃曆推算,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是一年中天氣最炎熱、人體陽氣最旺盛時候,皮膚毛孔開泄,藥物最容易由皮膚滲入穴位,透過經絡直達病處,庚日又是經肺經陽氣,鬆解寒邪最佳時機。

健保資料庫統計資料,20歲以下被診斷氣喘比例高達15.7%,若能用藥控制,七成五病人成年前緩解不再復發,仍有近三成症狀可能持續到成年。

圖/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提供

慢性、虛寒性(冬季天冷症狀加重者)與慢性胃痛、腹瀉、長年關節炎或筋骨痠痛,生殖或泌尿疾患如痛經不孕、男性遺精早洩、小兒遺尿都能使用,也常用於腸胃和慢性痠痛,敷貼穴位也會根據不同症狀調整。

基隆長庚醫院發表實證研究報告,三伏貼配合特定穴位誘發局部免疫反應,達到整體免疫系統功能調節效果,「對病人生活品質及疾病嚴重程度皆有明顯改善」。

今年初伏國曆7月21日、中伏7月31日、末伏8月10日,奇美中醫部提醒有需要民眾把握最佳治療機會。

莊照宇表示,因三伏貼是以溫熱性質藥物敷貼,需經醫師評估,若病人屬熱證體質,或懷孕婦女與1歲以下幼童,因為體質性質易化熱上火,不宜使用;有感冒、急性感染及皮膚過敏等病人,也不建議使用,避免發炎反應加重。

三伏貼治療時不要洗冷水澡,也不要吃冰飲、生冷瓜果,以免寒邪入內抵銷原有的陽氣補充,飲食清淡為主,避免燥熱、辛辣、油膩食物減少「上火」,敷貼過程若皮膚搔癢、紅腫、起水泡,可能是個人皮膚特質對中藥過敏,應立即移除。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