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擱淺海龜送回大海 中華鯨豚協會募資設「復健池」

曹麗蕙 |2023.05.25
1175觀看次
字級
今年1月9日被發現擱淺在新北市龍洞的一級保育類玳瑁,中華鯨豚協會救援人員正在現場進行測量。圖/中華鯨豚協會提供

影片來源:中華鯨豚協會 Taiwan Cetacean Society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中華鯨豚協會」是目前北台灣唯一的海龜救援機構,但隨著 2020 年後北台灣海龜擱淺比例增長51%,專門用於協助擱淺和受傷海洋動物進行康復的「復健池」已不敷使用,因此協會發起「搶救海洋保育類動物集資計畫」,盼讓擱淺海洋動物能健康回歸大海。 

面對台灣日益嚴峻的海洋生態危機,中華鯨豚協會秘書長曾鉦琮表示:「台灣周圍海域的海龜都是一級保育類動物,鯨豚種類則佔了世界現存超過三分之一。」呼籲大眾應共同守護我們所珍愛的海洋動物。

中華鯨豚協會將成功康復的海龜野放回大海。圖/中華鯨豚協會

中華鯨豚協會是由一群致力於保護海洋的專業人員、擱淺處理專家、海洋生物獸醫師和學者組成,成立 25 年以來已執行超過千件的海洋保育動物救援行動。今年一月底臨危受命成為北台灣(彰化至宜蘭)唯一執行海龜救援的單位,可說是「北台灣救援的最後支柱」,今年更預計承擔至少3隻鯨豚、13隻海龜的收容醫療工作。

中華鯨豚協會表示,受塑膠垃圾、船隻撞擊、漁業衝突、海域施工等多種外在因素影響,以及民眾通報意識提升,北台灣海龜擱淺數在2020 年後驚人增長了51%,同時鯨豚擱淺數也增長了14%。擱淺的活體鯨豚和海龜需要進行復健,而海龜復健期平均長達45天,目前北台灣又僅有 2組海龜復健池符合救援需求,隨著擱淺數量攀升,對於復健池的增設可說是相當迫切。

中華鯨豚協會動員大量人力執行擱淺偽虎鯨救援行動。圖/中華鯨豚協會

為了讓擱淺海洋動物能健康回歸大海,協會發起「搶救海洋保育類動物集資計畫」,除了建置適合擱淺動物的大小池組和研究教育空間,在「醫療資源」上,預計每年至少救援 13 隻擱淺海龜、2 隻鯨豚,並進行 15 隻死亡海龜、10 隻死亡鯨豚解剖,以釐清擱淺原因;同時也將舉辦義工救援與照護培訓、海洋野生動物救援保育課程,加強北海岸、東北角和金門海域的海豚調查行動,參與國際鯨豚、海龜合作交流。詳細資訊請見:https://backme.tw/ref/Noqiz/

鯨豚在復健池充分運動與休息,慢慢修復受傷的肌肉。圖/中華鯨豚協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