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至少48校營養午餐喊漲。圖/中央社
【本報台北訊】物價通膨有感,營養午餐也難以避免恐調漲。根據統計,北市今年至少有48校新學年將調漲營養午餐,平均調漲約7元。議員認為,教育局應增加午餐費補助,減輕家長負擔,獲得多位議員支持。
對此,教育局長湯志民表示,若以補助8成國中、小生1元,預計每年將增加約2600萬元預算。
桃園市為減輕家長負擔,國中小免費營養午餐政策,補助全市公、私立國中小學生午餐餐費上限45元,總計約19萬5千學生受惠,所需經費約15億元,全數由市府預算支應,相較於桃園,北市在營養午餐的重視與挹注,遠遠難望其項背。
議員表示,人口減少老化是國安問題,「獎勵生育」也是國家努力方向,台北市長蔣萬安上任前也承諾,要打造友善育兒的環境,面對營養午餐漲價,市府理應適度補助減輕家長負擔,就算補助1元,不能全部費用交由家長承擔。
議員強調,「再窮也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希望市府能站在中央的角度,廠商為生存只好降本求利,這樣只會影響營養午餐品質,建議可以建立客觀機制,參考消費者物價指數等資料,讓家長、廠商能夠參考。
議員建議,教育局可參考其他縣市作法,新竹市從下學期開始會編列5000萬預算,補助國中小營養午餐,其他縣市都做得到,北市一定也做得到,要讓市民感覺到北市府與家長站在一起。
而養一個孩子真的不容易,營養午餐本應全額免費由市府補助,補助早就要超前部署,還讓桃園超前;此外,議員認為,學校營養午餐招標,應該以設籍在北市廠商優先,稅金才會留在北市,除了價格品質也很重要,市府也應該參考國外例子,看看別人怎麼做,不要營養午餐都是混在一起,像燴飯一樣。
對此,湯志明回應,教育局現行有2項補助,包含有機食材每週共30元,今年度已編列1.4億元,弱勢學生午餐補助則編列2.1億元,另中央也有補助獎勵金;若要補助全市以國、中小約11.5萬學生,其中8成人吃營養午餐來計算,每補助一塊錢每年就要2600萬元,對財政負擔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