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古說今》狀元狀元何其多

◎古傲狂生 |2008.05.19
652觀看次
字級

中國人似乎是有「狀元情結」。像粵菜裡有道很出名的「及第粥」,大約就是「狀元及第粥」的簡稱。舊小說和戲曲中最受大眾偏愛的才子佳人故事,更是動輒男一頭插宮花,身著紅袍,就成了天子門生狀元了。

近些年來,各地的高考、大考更是狀元成堆,什麼醫科狀元、文科狀元啊,讓人一個勁疑惑狀元為何這麼多啊?中國還有句古話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下好了,有「狀元情結」的人們還真狂熱地選出了幾乎每一行的狀元,一時間真有狀元滿街走的架勢哩。

中國古代的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而科舉考試又分縣試、府試、鄉試、會試、殿試等幾個層次。鄉試第一稱「解元」,鼎鼎大名的唐伯虎人稱「唐解元」,就是因為他二十九歲時中了南京鄉試的頭名。

會試第一稱會元。殿試第一名稱「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三者合稱「三鼎甲」。

唐制,舉人赴京應禮部試者皆須投狀,因而稱居首者為「狀頭」,故有「狀元」之稱。中狀元者號為「大魁天下」,俗稱「登龍門」,為科名中最高榮譽。因其為殿試第一甲第一名,亦別稱「殿元」。又因居鼎之首,亦別稱「鼎元」。

但古時的狀元也不全部是殿試第一名。唐朝鄭谷及第後,作〈宿平康里〉詩:「好是五更殘酒醒,耳邊聞喚狀元聲。」但鄭谷當年是第八名,而不是第一。五代時南漢《十國春秋》云「劉龑定例,作狀元者,必先受宮刑。故羅履先〈南漢宮詞〉曰:『莫怪宮人誇對食,尚衣多半狀元郎。』」這位皇帝老爺可真是混帳,居然想用這種野蠻方式培養司馬遷啊!

據考證,中國古代應該有八八六名狀元,現在有姓名可查的也就五九二人。歷史上有史可查的第一個狀元,是唐武德五年壬午科狀元孫伏伽。而最後一個狀元,是清光緒三十年(一九○四年) 甲辰科狀元劉春霖。據說此人能中狀元,是因為起了個好名字,正值天下大旱,慈禧太后一見此名喜出望外,就點了他的狀元。

戲曲上常見的狀元當駙馬,實際上僅唐會昌二年壬戌科狀元鄭顥一人而已。黃梅戲名劇《女駙馬》馳名遐邇,細考下來,也就太平天國的傅善祥一人。

古往今來這麼多狀元中,雖不乏政治家、史學家,但仍以文學家為多。其中較為人知的有唐代的詩人賀知章、王維、書法家柳公權,宋代的詞人張孝祥、民族英雄文天祥,明代的名臣胡廣、楊慎,清代的名臣翁同龢、實業家張謇等。

狀元,這個專有辭彙早已成了過往雲煙。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身邊還是會冒出各種各樣的「狀元」。唉!誰讓我們這些中國人對狀元情有獨鍾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