狒狒奔逃圍捕議題熱 北市動物園分享防逃經驗

 |2023.03.29
1208觀看次
字級
動物園若有動物逃脫,保育員或聯合服務中心會通知相關管區,接著啟動無線電頻道,通報物種、範圍與地點,同仁會攜帶帆布、運輸籠等工具趕赴現場,有必要也會使用麻醉。圖/北市動物園提供

【本報台北訊】桃園東非狒狒奔逃超過半個月,動物如何圍捕成熱議,台北市立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今(29)日指出,動物園過去確實有動物逃跑紀錄,透過慘痛經驗與時俱進,研擬防逃措施且安排防逃演練,提供其他單位參考。

曹先紹表示,動物園這些年參與非常多瀕危動物的保育計畫,然而園區提供的環境較為侷限,不比原始環境,加上多數非本土動物,因應牠們可能逃逸,園方自有動物溢出的預防措施與處理計畫,每半年至少兩次動物防逃演練。

曹先紹說,園方引進任何物種與盤點現有物種,會參考全世界設計照養空間,依據不同類別的動物生態習性來設計照養空間,「最重要是不要讓牠們隨便跑出來」,但是較為侷限不比原始環境,天然事件也是不可避免,如颱風一來壓破照養鳥類的網籠,動物就可能會跑掉。

「牠們24小時在那個環境會想辦法突破」,曹先紹提到動物照養空間的設計,依動物習性設立至少2道防線,如果動物怕水,第一道會是在水線內圍或壕溝高度補強,甚至裝設電牧線,另一道防線則是後場2道門,凶猛動物部分還會到第3道防線,萬一動物突破第2道防線,還有第3道防線可作為同仁及時趕到處理的緩衝時間跟空間。

圖/北市動物園提供

曹先紹舉例棕蜘蛛猴、大食蟻獸,根據腳本,前者會往有樹或跑到樹上、後者會下水或在地面行動,同仁目擊動物位置後,會利用帆布、擋板或大樓結構物把牠攔起來,形成一個口袋,更遠之處再設置一道防線,根據動物移動隨時調整防線位置,最內圍空間留給動物跟關鍵的防逃捕捉者,外圍不要再讓牠突破。

不過,防逃機制也有盲點,曹先紹分享,黑猩猩「莎莉」就曾攀爬自展場外生長進照養空間的樹枝逃脫。

曹先紹提到,如果同仁或遊客發現動物逃脫,保育員或聯合服務中心會通知相關管區,接著啟動無線電頻道,通報物種、範圍與地點,同仁會攜帶帆布、手抄網、運輸籠等工具趕赴現場。

圖/北市動物園提供

曹先紹說,若有必要也會使用麻醉,獸醫師會依據動物的照管資料來調配劑量,大多情況使用吹箭,距離較遠才會出動麻醉槍,動物被麻醉後,獸醫師會立刻檢查牠的呼吸、口腔有無異物等狀況,同仁平時會切磋吹箭、射擊,中央層級訓練課程每年1至2次,確保上場時能正中目標。

曹先紹指出,除了設計相對安全的照養環境,保育人員上班後,要持續盤點動物數量,巡視動物狀況,有無受傷或數量減少。

此外,每隻動物個體會定期健康檢查,過程中,園方在哺乳動物、爬蟲類、鳥類的不同位置植晶片,有助於外觀以外的個體辨識,也會採血樣和組織樣本作為比對之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