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不打烊 屏東海生館夜探新遊程 4至9月登場

 |2023.03.17
1285觀看次
字級
屏東海生館夜間「潮海派對」遊程將於4至9月登場,揭開館內海洋生物入夜後的神秘面紗,到戶外潮間帶一睹牠們的夜生活。圖/海生館提供

【本報屏東訊】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在日間開放參觀外,夜間專屬的「潮海派對」遊程將於4月至9月登場,揭開館內海洋生物入夜後的神秘面紗,並到戶外潮間帶區一睹牠們的夜生活;「海洋生物也要睡覺?魚兒不閉眼怎麼睡?」,遊客常好奇提問,海洋生物學者說,魚兒和鯨豚都需要睡眠,只是面對天敵和呼吸的壓力,睡眠時間都很短,只是人類難查覺而已。

海生館表示,民眾對海洋的夜世界充滿好奇,因此,決定在既有的「夜宿海生館」外,經過盤點,於恆春半島特有「落山風」停歇後,4月到9月限定推出夜巡遊程,當夜幕低垂時,夜行性海洋生物正準備開始自己的一天。

圖/海生館提供

屆時,導覽解說員將帶民眾一睹館內外潮間帶海洋生物生機盎然的夜生活,也為大家好奇的海洋生物怎麼睡覺解惑。

海生館表示,入夜熄燈後,體內螢光蛋白吸收光線後釋放螢光的珊瑚,散發繽紛絢麗的色彩,夜行性海洋生物魚也紛紛出動覓食,到了戶外潮間帶;白天炎熱曝曬,躲在岩縫中休息的寄居蟹、槍蝦等夜行性海洋生物都出來活動,還可看見隱藏礁石中的薯鰻、陽隧足和海膽、海星,或披著偽裝外衣的黑海參正伸長觸手進食。

圖/海生館提供

海洋生物是怎麼睡覺的,魚類分類學專家張至維說,魚因為沒有俗稱眼皮的眼瞼,所以沒有閉上眼睛,是睜著眼睛睡覺的,因為了隨時保持警覺,多數魚兒睡覺就像人類打個盹兒,睡眠時間短暫,有的幾分鐘,甚至幾秒種,各自演化出最適合自己的睡眠方式,色彩鮮艷的小丑魚會躲在海葵觸手叢中入睡,其他珊瑚礁魚會躲在縫隙或擬態成珊瑚樣子入睡,迴游性魚類可以邊游邊睡;鯨豚類因需要浮出海面呼吸,不能像人類長時間連續睡眠,時間都是片斷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