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國寺櫻花呈祥 舊照回顧弘法路

人間社記者賴愛珠、林貞環台北報導 |2023.01.31
1478觀看次
字級
士林一會會長林象濟(右二)的父親也曾任會長,照片保存林父任內活動的記憶。圖/人間社記者林貞環
許多信眾駐足在每幀舊照片前,一起讀著佛光人集體創作的故事。圖/人間社記者林貞環
安國寺正門旁富士櫻花綻放著,迎信眾回寺歡喜過新年。圖/人間社記者林岢霈

【人間社記者賴愛珠、林貞環台北報導】農曆春節是全家團圓的日子,家人除了團聚,還要行春到寺廟點燈祈福。佛光山安國寺在疫情微解封後,於農曆正月初一(一月二十二日)起全面對外開放,從山門口迎春大紅燈籠高掛,一旁的富士櫻花也齊綻放,歡迎信眾回寺禮佛。從新春到農曆的初八,已吸引信眾逾三千人次、全家大小歡喜回寺院賞櫻,禮佛獻燈求平安。

安國寺監寺道祥法師表示,三年來大家都被疫情困住了,許多老信徒不敢出門,欣逢新春期間、疫情也微解封,常住特別在大雄寶殿,設置「舊寺院、老建築」回顧照片展,感謝信眾長久以來的發心護持,接引全家回寺院獻燈祈福。

發心護法衛教  戮力傳承信仰

安國寺原名慈善堂,於一九三八年由瀛妙老和尚集資建構;一九四五年台灣光復後,為祝禱能國安民樂因而更名為安國寺。佛光會督導李素芳指著黑白照片介紹著,二○○七年當時安國寺的舊建築已歷經七十餘寒暑風霜,再加上信徒與日俱增,原有空間已不敷使用,因而進行維修重建工程。

另一幅照片攝於前往齋堂的斜坡上,大家手中傳遞著建築用石頭,即使看起來頗有重量,但每位義工的臉上散發著發心的光芒。

照片中的李素芳看起來還相當稚氣,同框還有她的母親,「現在的齋堂是集結佛光人熱情,戮力傳遞磚、瓦、石頭,集體創作完成」。

照片展勾起許多信徒們深層的回憶,留下了信徒以及歷代佛光人的發心、行願。佛光金剛陳錦成、林傑富表示,看著「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法駕安國寺破土典禮」的照片時,他們心中充滿著感動與光榮,護法衛教自己也在眾中。

回憶聞法初心  發願常隨佛學

當初的佛光知賓楊雪娥、林貴枝看到回顧的老照片,均感動地表示,好像回到安國寺最初的三合院閩式建築。

林貴枝談到老照片帶著歷史重現,想起她在老寺院裡聽經聞法的初心,並表示感謝道祥法師擴建安國寺新大殿,讓北投、士林的信眾在此安身立命,弘揚人間佛教,「我發願生生世世常隨佛學,行菩薩道」。

三十年前,佛光會初創時期,北五區僅有北投分會,當時創會會長周連壽在初一也回到道場,高齡九十歲的他身體仍相當健朗,由家人陪同一起前來道場,在自己照片前駐足的他,似乎搭乘時光列車回到記憶裡。

督導謝明鋒現在身體狀況雖不如以往,但照片詳實記錄著,他站在百萬興學行腳托鉢行列裡那虔誠挺拔的身影,在此同時他的兒子也興奮地述說,小時候在道場的快樂回憶,闔家溫馨共賞這場舊寺院老建築回顧展。

許多家庭全家總動員行春,特別到安國寺來賞櫻獻燈祈福,以及享用期待許久的滴水坊蔬食餐,沉澱身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