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打卡風潮 百年前就有 |2023.01.20 語音朗讀 103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台灣寫真大觀:山岳編》集結多幅早期台灣山岳林野影像。圖為〈春之行落樂 菜公坑山〉,攝於一九三二年,菜公坑山頂人潮眾多。圖/取自「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網站 【本報台北訊】打卡不只是現代人的習慣,也是百年前台灣登山客的重要儀式。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典藏的日治時期《台灣寫真大觀:山岳編》寫真帖,共集結一百一十二幅早期台灣山岳林野的歷史影像。為了讓更多人了解百年前台灣山岳及登山活動,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委託台灣大學地理系教授洪廣冀,以及影像研究者李旭彬,由典藏寫真帖的內容、照片的放相製作、相本裝幀等進行推演與查究,精選四十四張影像,分為「山岳寫真」、「一路上的風景」、「田野筆記本」三個子題,轉化成「百年前的登山打卡」線上展覽,讓民眾一覽百年前台灣名山勝景。日治初期的登山活動,大多以山林資源探勘、調查與開發為重點目的,一九二五年開始,台灣總督府開始制定森林計畫事業,但在大規模伐木、後續整齊規格的人工植林等近代林業管理下,原始的自然景觀逐步消失,如何兼顧林業開發與山林景觀保存,儼然成為當時的重要課題。攀爬路線重疊 拍名山有角度一九三○年代後,設立國家公園保存自然景觀的風潮自歐美吹向東亞,日本殖民政府也開始進行台灣國家公園的調查、規畫,而《台灣寫真大觀:山岳編》便是在這樣的時代脈絡中誕生,該書一九三四年由台灣寫真大觀社發行,當時日本殖民政府推廣趣味登山已有一段時間,有許多山岳及寫真愛好者多次進出山區,帶出令人驚豔的影像,讓大眾得以一窺高聳巍峨的山岳。當時的山岳攝影以大型相機拍攝玻璃乾版底片為主,拍攝者須背負沉重的器材入山,因此攀登路徑多沿著相較成熟的路線進行山岳攝影活動,造成拍攝地點高度重疊,同時期寫真帖、趣味登山雜誌中的山岳影像中,可以發現幾座名山已經形成標準的拍攝角度,今昔對照來看,書中取景地點,也是今日山友不可錯過的打卡點。圖/取自「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網站往山走的豪情 記載自然恆常洪廣冀表示,線上展覽名稱訂為「百年前的登山打卡」,是為了呼應當代人熱衷打卡的現象,打卡者無不盡其所能地發揮巧思與創意,希望引發關注,《台灣寫真大觀:山岳編》中也隨處可見這種巧思與創意,閱覽者既可看到玉山、大霸尖山、奇萊連峰、合歡山等名山勝景,亦可欣賞到一些在較少被提及的山岳、高山雪景、冰封瀑布等地點,還有「由下而上仰望」這種深具實驗性的攝影視角。《台灣寫真大觀:山岳編》收錄的珍貴相片,承載百年前登山者留下來的山林影像,以及「山在那兒、便朝著山走去」的豪情與勇氣;同時反映山岳、原始林野、自然景色的變易與恆常,邀請大家隨著前人的目光,打卡百年前壯闊、美麗的大山與奇景。圖/取自「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網站 前一篇文章 小書法家揮毫 500張春聯索取一空 下一篇文章 美國長春藤哥大 首見女校長掌舵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攜手多倫多大學 合作推廣人間佛教2025.07.08026年新低 前5月建物抵押棟數 年減24%2025.07.0803【遊藝筆記】 香魂莫逐冷風散 (上) 2025.07.08042幼熊越獄 嗑光一周存量蜂蜜2025.07.0905【斗室有燈】我見過利刃般的眼神2025.07.1106【論愛談情】愛與界線2025.07.0807荷蘭獨特國粹 撐竿跳河大賽2025.07.1008WCF主席尼爾森 全家參訪台北道場2025.07.1009減碳救地球 大馬1.5萬人復蔬路跑2025.07.1010比利時佛光山 佛光家庭祝福禮2025.07.0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2025藝術自造祭 體驗造字、製書 謝淑薇 挺進溫網女雙4強 吳晟、傅明光、楊麗花 獲頒政院文化獎 千年名樓滕王閣夜景羅浮宮金字塔與奧運聖火浴火重生小提琴家 演奏卡門幻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