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Pexels
文/妙書法師
佛陀入滅百年後,阿育王應世即位為王,統領疆域二十八萬里,所轄之地,包含地龍、夜叉等,都歸順稱臣,遣使獻貢。
在北域中有一位龍王,掌管著三百餘里的天池,因為擁有佛陀的真身舍利,日夜供養,有大福德,從不伏首於阿育王,也不派遣使者奉貢,於是阿育王舉兵討伐。
阿育王領兵到了龍王天池邊境上,龍王即不出面,也不回應。由於龍王供養三寶的威德神力,阿育王的軍隊始終無法向前,進不了天池,只能收兵。不久阿育王再次起兵,依然鎩羽而歸。如此前後三次,皆無功而返。
阿育王心想:「這龍王福德勝過我,威德神力並具,無法降伏。我現在開始供養三寶,修大功德,等將來福德勝過他,再來征討。」
於是阿育王開始修建塔廟寺院,供養三寶。阿育王為了測試自己和龍王的功德,用同等的黃金,鑄造一個龍王像,一個國王像,放在秤的兩邊。一開始,龍王像的重量大於國王像,阿育王便再積極的作功德。不久,兩邊的重量平均了,阿育王心中大喜,更加精進護持三寶,大作供養,終於國王像的重量超過了龍王像。
於是阿育王再次起兵討伐龍王,在即將抵達的半路上,就看見龍王率領著臣民伏首奉迎。龍王將所擁有的佛陀真身舍利,奉獻給阿育王,阿育王用佛陀舍利在各地復興塔寺,闡揚佛法。
因為阿育王愛樂佛法,國中有兩萬位比丘僧眾,受國王、人民供養,這引起了外道梵志的嫉妒。於是外道讓善於幻化的梵志,變成大惡鬼形貌,有一頭四面,八目八臂,其餘梵志幻化成各種醜惡鬼相,一起來到王宮。
阿育王問惡鬼:「不知道今日大神前來,有何貴事?」惡鬼說:「我要吃人。」
阿育王回答:「不可以。」惡鬼說:「如果大王愛惜人民,可以把對國家無益的人給我吃。」
阿育王回答:「我國中沒有這樣的人啊。」
惡鬼又說:「大王啊!你供養的那些沙門,既不耕作,也不當兵打戰,又不臣屬於你,這種毫無益處的人,就給我們吃了吧。」
阿育王不得已,派人前往祇桓精舍向僧眾們報告這件事。
有一位年紀最小的沙彌,名叫端正,只有十三歲,對所有比丘說:「就讓我去吧。」並對維那師說:「我走後,只要有梵志掉到祇桓精舍中,你就把他的頭剃了,一個都不能放過。」
沙彌來到宮中,對惡鬼說:「聽說你們想要吃我們,我是僧團中最小的,所以我先來,其他比丘隨後就到。」又說:「可是我從早上到現在都還沒進食,你們等我吃飽了再吃我吧。」惡鬼同意了。
於是沙彌捉取鬼梵志,一個個放在口中,用神足將鬼梵志送到祇桓精舍,一剎那間,就又回來,對惡鬼說:「我還沒吃飽呢!」又將剩餘的鬼梵志都吞到肚子,再用神足送到祇桓精舍。
一瞬間,被送到精舍的鬼梵志都大驚失色,變回原來模樣,向比丘們謝罪,從此剃頭作沙門,不久都證得道果。
──節譯自《雜譬喻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