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志鏗
隨著年齡增長,身體出現病痛的頻率也愈來愈高,前陣子先是牙痛、頭痛和眼睛痛,接著是右手臂突然痠痛得舉不起來。連忙找醫師診治,西醫稱是鈣化性肌腱炎,中醫師則說是五十肩。
中西醫都建議要積極復健,才能遏阻病情持續惡化,於是熱敷、電療、針灸和推拿,成了每天必要的日常,只是經過一番努力後,仍不見病情有起色。熱心的朋友紛紛提供各種建議,舉凡吃的藥粉藥丸、貼的藥布和擦的藥膏,應有盡有,還有各種氣功、國術的矯正、跌打損傷治療等,一應俱全。
朋友熱情的建言讓我想起患有類關節炎的著名作家劉俠(杏林子),她說為了治病,嘗試過成千上百種不同的方法,那種既無奈又無助的心情,我如今了然於胸。
後來,治好我五十肩的是「爬牆功」,這是我高齡九十歲媽媽的建議,她苦口婆心地告誡我:復健,要有耐性,慢慢做,就會好。
聽了媽媽勸告,我每天照三餐,找個牆面,從底下開始,五個手指頭沿著牆面慢慢往上爬升,升到最頂端,暫停一分鐘,再往下爬到最低處,如此反覆二十遍,大概一個星期就覺得疼痛有改善,一個月後已經八成好,兩個月後就痊癒康復。
「復健,靠自己,持續做最有效」,這是我最大的心得,當然除了靠自己之外,還要再加上信心和毅力,三者俱全,復健就不再是條迢迢的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