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歲老農團紮稻稈、堆稈棚 打造苗栗公館農村特色地景

 |2022.12.11
1456觀看次
字級
苗栗縣公館鄉農會昨天找來11名70、80歲老農在農田紮稻稈,傳統農村景觀,吸引路人眼光。圖/范榮達
苗栗縣公館鄉農會昨天找來11名70、80歲老農在農田紮稻稈,傳統農村景觀,吸引路人眼光。圖/范榮達

【本報苗栗訊】台灣早期農村紮稻稈、堆稈棚的景色越來越少見,苗栗縣公館鄉農會找來11名老農復刻,打造特色地景,也為即將開幕的「穿龍驛站」打響第一砲,吸引遊客體驗農遊。

公館鄉農會爭取客委會、農委會、水土保持局、縣政府等單位挹注1300萬元,標租苗栗特色館升級,打造穿龍驛站,將於12月17日開幕,當天並辦理福菜花海節,安排藝文表演、揉福菜DIY,及農特產市集等活動。

穿龍驛站將打造成公館農遊的窗口,農會昨天找來11名70、80歲老農在公館鄉福星村1甲多的農田,忙著紮稻稈,傳統農村景觀,吸引路人眼光,74歲老農劉建發身手熟練,感嘆都是30年前的「回憶」。

劉建發說,稻米秋收後,稻稈不是一把火燒掉,鋪在田間曬太陽,乾燥後紮成束,再堆成稈棚,稻稈功效多多,可以當燃料、牛隻的飼料、幫農作保暖禦寒,還能創作草繩、稻草編,及混入黏土當建材等,但現代社會逐漸被取代。

公館鄉農會希望把紮稻草、堆稈棚等傳統農村意象,打造成特色,總幹事古雪雲說,今年稈棚會堆在特色館後方,10月間在縣道119甲沿線15公頃農田,撒種的向日葵、波斯菊,至春節前後也會陸續綻放,農村花田美景可以期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