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南訊】台灣的家將文化已成為具有特色的宗教傳統,但很多人不知道,家將其實發源於台南。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啟動普查與保存計畫,據文獻查出台南曾有的家將團至少有一百四十三團,但流傳至今的只剩五十六團,約三分之一,並釐清各團的傳衍路徑,最早是從府城地區傳出去,後來又傳回來,未來將持續協助推廣。
文資處表示,台灣家將(八家將或什家將)發源於台南府城地區,目前公認最早成立的家將團,為府城的白龍庵五部及西來庵四部,日治時期即活躍於府城各地,團員嚴守戒律、依古禮開面扮裝,出軍時嚴肅而令人敬畏。西來庵事件後,家將團一度於府城地區銷聲匿跡,但也因此使家將文化向南至高雄旗山、鳳山,向北至嘉義、雲林地區傳播。
文資處表示,家將本為五福大帝駕前將軍,負責驅邪捉妖。文獻中最早出現「八家將」者為一八九八年《台灣日日新報》,顯見家將文化在日治初期即存在。近年藝陣文化重新為各界所重視,例如已登錄文化資產的佳里吉和堂八家將、新化鎮狩宮吳敬堂八家將。前者透過文化局媒合,與成功大學合作開設學分課程,創家將界先例,也獲得學生熱烈回響;後者團員嚴守紀律、重視傳統,在展演形式上大膽創新,探索屬於家將的表演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