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退黨,引發政壇軒然大波,各界議論已多,但在林前主席的退黨聲明中,有一段話是老生常談,卻最值得台灣集體省思,他說:「每一次選舉,幾乎都讓台灣的族群更加分裂,階級更加對立,選後仍然互相仇視、惡鬥,使整個國家和社會陷入紛擾不安。」
這段話不是民進黨的家務事,而是所有人真的應該靜下來思考台灣未來的走向。
謝長廷前院長上任時,非常深刻體會到這種仇視與惡鬥,所帶來的撕裂與不安,所以積極推動「和解共生」,可惜未竟事功。「和解共生」的方向是對的,但是和解的前題是雙方仍有仇恨與芥蒂,所以和解是對芥蒂的一種強行抑制,是對仇視情緒的鎮壓,是對惡鬥的中場休息,並非心性品流的境界極致,還不是台灣未來真正的需求。
台灣的未來必須建立在「同體共生」的感覺上,佛教講因緣,認為天下本是一家,所有眾生是因緣和合、一體不二。佛陀一生說法,說到地方,總是三千大千無量華藏世界;說到眾生,就是十方法界等河沙數無邊眾生;說到時間,則無非三大阿僧祇劫。
住在台灣,我們就是「同體」,共同為這塊土地打拼,給後世子孫營造美好的未來,就是「共生」,同體是平等,共生是慈悲,唯有彼此平等慈悲,才能融和,彼此才能共生共存。
林義雄語重心長,台灣的未來只有一條路:「同體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