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稻穀收購價 大幅調降休耕給付 鼓勵增產糧食
【本報台北訊】全球糧食危機頻傳,為鼓勵糧食增產,平抑民生糧食物價,農委會昨天提出六大方案,包括提高稻穀收購價、大幅調降休耕給付、獎勵契作飼料玉米等。
內定農委會主委陳武雄提出反對生質能源作物、減少休耕面積等兩大政策目標後,農委會副主委李健全昨天在立法院表示,農委會調整去年擬訂的「稻田多元化利用方案」,公糧稻穀收購價每公斤提高二元,稻農收益每公頃每期作可增加約一萬元,預估全台每年最多可增加種稻面積二萬公頃,增產十萬公噸糙米,約占國產稻米總量的百分之八。
另一方面,台灣目前種稻面積約二十六萬公頃,但休耕面積多達二十二萬公頃,為引導恢復生產,農委會決定大幅調降休耕給付,且限定每年只能領一次;並利用休耕田種植飼料玉米,把飼料玉米納入契作獎勵項目,由農會輔導農民辦理契作及負責銷售供製飼料,今年預期推動種植面積一點二萬公頃,明年增加到三萬公頃,以每公頃平均產量五公噸計算,一年就能增產十五萬公噸。
除飼料玉米外,農委會也將輔導休耕地種植具外銷競爭力的農產作物。農委會農糧署表示,第一階段已鎖定近五萬公頃休耕農地進行活化
面對全球小麥價格大漲,農委會將著手展開小麥試種和成分分析,評估擴大種植的可行性。另外,由於國產生質能源的生產成本偏高,農委會將大舉調降能源作物的推廣種類與面積,未來將加強研發農作廢棄物或纖維作物供製生質能源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