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佛寺志第一集成果發表暨學術座談會於佛大舉行,全體參與者合照。
圖╱佛大佛教學院提供
【人間社記者葉宜庭宜蘭報導】佛光山佛光大學佛教學院十二日舉行「宜蘭縣佛寺志第一集成果發表暨學術座談會」,聚焦上學期由佛教學系教授闞正宗帶領博碩士生進行佛寺田野調查,並將內容匯集成書。佛大校長何卓飛帶領教務長林信華、人文學院院長蕭麗華、樂活學院院長許興家、創科院院長謝元富及諸位一級主管、老師蒞臨參與;校外貴賓有宜蘭縣縣史館主編李素月、宜蘭縣文史工作者廖大慶、宜蘭縣佛教會代表暨明光寺住持惟定法師、政治大學宗教所所長李玉珍教授、佛大宗教學系姚玉霜教授等,共同探討如何將學術專業運用於佛教,共同發展、保留宜蘭縣佛教發展的脈絡軌跡。
宜蘭縣佛寺志計畫以每年六間寺院進度撰寫,闞正宗帶領學生進行田野調查,走進寺院,將理論與實務結合。第一集內容為九股山吉祥寺、羅東菩提寺、員山明光寺。九股山吉祥寺是宜蘭佛教發祥地,一九○四年由來自鼓山的真精法師創建;羅東菩提寺前身是羅東念佛會,最初禮請真華法師為導師,帶動羅東念佛風氣;員山明光寺開山祖師紹悟法師現年九十七歲,與其弟子真明法師創辦幼稚園、成立慈善塔,一生盡力於提供民眾精神寄託。
「佛教道場發展都是靠許多人共同成就,若未被保留下來,終將被歷史長河淹沒。」郭朝順院長介紹計畫案緣起,透過佛寺志書寫,更教導學生做人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