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全球能源短缺,世界各國致力於生質能源研發,被指威脅到國際糧食供應,將上任的農委會主委陳武雄昨天表示,台灣生質能源生產成本過高,並不適合發展,加上全球高糧價時代來臨,土地應該充份地使用來生產糧食,因此,生質能源計畫確定停止。
全球糧價高漲,各國開始意識到原本環保訴求的生質能源研發,已帶來後遺症,對此,陳武雄明確表示,上任後不再發展生質能源,所有土地都要充份利用來生產糧食,以因應高糧食時代。
陳武雄說,台灣的確不適合發展生質能源,土地面積太小,缺乏規模經濟,氣候也不盡然都適合生質能源作物生長。例如,種大豆來製成生質柴油,平均每公升成本要五十一元,遠高於國外生質柴油價格;種油菜的話,病蟲害問題很多
;種向日葵也很難克服氣候條件提升產量,因此,諮詢過許多專家之後,決定不再發展生質能源,陳武雄說,「從能源角度來看,台灣沒有發展生質能源的條件」。
農糧署表示,向日葵適合在溫帶生長,台灣氣候太濕熱,向日葵不太容易長得好,收成的品質和產量都不能跟溫帶國家比,所以最後這項作物停止種植;油菜也因為氣候不適合,病蟲害問題嚴重,只能勉強栽種。
大豆相對來講是發展的最好的,但,規模小,生產成本居高不下,農民不愛種,收購單位也興趣缺缺。
至於甘藷則是更離奇了,這項作物適合台灣氣候,農民也比較容易種,卻沒有後端的煉製生質酒精的廠房可以支援,等於是白種。
對於目前還在種植生質能源作物的農民,農陳武雄規畫輔導轉作玉米和造林,補足畜產業飼料的不足,或者轉為造林,營造綠色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