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球50億支手機報廢 危險材質威脅環境

 |2022.10.15
817觀看次
字級
今年全球預計將有超過50億支被丟棄或束之高閣,他們呼籲更積極回收這些舊手機內所含危險材料。圖╱資料照片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專家14日表示,今年全球大約160億支手機中,預計將有超過50億支被丟棄或束之高閣,他們呼籲更積極回收這些舊手機內所含危險材料。

法新社報導,廢棄電子電機設備(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WEEE)研究聯盟發現,將不再使用的手機平整堆疊起來,高度可達5萬公里,超過國際太空站(ISS)與地表距離的100倍。

儘管含有金、銅、銀、鈀和其他有價值的可回收成分,但幾乎所有這些不再使用的手機會被囤積、丟棄或燒掉,對健康和環境形成重大危害。

代表46個生產者責任組織的非營利協會WEEE論壇(WEEE Forum)總幹事里洛伊(Pascal Leroy)告訴法新社:「智慧型手機是我們最關注的電子產品之一。我們若不回收它們所含稀有材料,就必須在中國或剛果等國家開採這些材料。」

根據2020年全球電子廢物監測數據顯示,全球每年平均產生4448萬噸未回收電子廢棄物,報廢手機不過是冰山一角。

根據今年6月至9月在6個歐洲國家所作調查,不再使用的50億支手機中,許多會被囤積而不是扔進垃圾桶。

一些家庭和企業會把手機遺忘在抽屜、衣櫥、櫥櫃或車庫裡,而不是送去維修或回收利用。報告稱,目前歐洲一般家庭每人囤積的電子設備多達5公斤。

接受調查的8775戶家庭中,46%認為囤積小型電器和電子設備的主要原因是未來可能還用得到。另有15%留下這些東西是打算出售或送人,13%則是因為「情感價值」而保存它們。

里洛伊說:「人們往往不了解,所有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物品其實很有價值,全球加總起來數量龐大。但是從來沒有人自願去收集電子垃圾,因為成本很高。這就是立法很重要的原因。」

聯合國訓練研究所(UNITAR)資深科學專家巴德(Kees Balde)告訴法新社,在歐洲,50%至55%電子垃圾會被收集或回收;在低收入國家,「我們的估計跌至5%以下,有時甚至低於1%」。

與此同時,每年有數千噸電子垃圾從富裕國家,包括歐洲聯盟成員國,運往開發中國家,增加他們回收的負擔。

接收電子垃圾的國家往往缺乏安全處理電子廢棄物的資金,而汞和塑膠等有害物質會汙染土壤、水源並進入食物鏈。

2019年的一項調查發現,在西非國家迦納,首都阿克拉(Accra)的阿博布羅西(Agbogbloshie)垃圾場附近所產的雞蛋氯化戴奧辛(chlorinated dioxins)含量比歐洲所允許的含量高出220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