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長翁章梁(右)感謝陳秀治(左)化大愛造福居民,他代表縣民向陳秀治老師表達最崇高的感謝。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本報嘉義訊】嘉義市一名博愛國小退休老師陳秀治性格勤檢,就連台灣夏天悶熱高溫也能忍受,家裡沒有裝設冷氣機,但她卻將省下來的錢以過世丈夫及行動不便妹妹的名義,捐贈嘉義市嘉邑行善團造橋,總金額高達2700多萬元,一共興建14座橋,造福鄉里的善舉被譽為「嘉義版陳樹菊」。
嘉邑行善團幹部近日來到嘉義市一條小巷弄內探訪陳秀治,發現她的屋內擺設乾淨簡單,冰箱也只有少許食物。85歲陳秀治說,她早上吃麵包,中午用電鍋炊飯就可以連吃2天。這樣省吃儉用,連冷氣都捨不得裝,就是為了能把省下來的錢捐給需要的地方。
嘉邑行善團理事長徐文志指出,有同仁到她家探望,才發現原來她是因為聽力受損,所以沒辦法聽到外界的聲音,因此特別致贈專業助聽器給陳秀治老師並為她戴上,希望能改善她的生活品質、出入行走更加平安,「也感謝她歷年來大力捐助14座橋樑的善心,默默行善」。
他說,其實陳秀治老師家境並不寬裕,她與同為教師的丈夫洪俊雄結婚後,兩人常常一同行善,除了認養家扶中心的貧困兒童扶助計畫,也捐助街邊路燈,默默行善40多年。
陳秀治說,人的一生應及時行善,造福他人。她認為,自己2度罹癌、3次車禍中得以全身而退,皆是種善因得善果,「我也沒有子嗣,剩的錢,我盡量造橋讓大家走,未來財產我也帶不走,我就盡量都做好事」。
因此她為完成丈夫行善的遺願,以「俊雄」為名捐款興建6座橋梁,也以胞妹陳秀鳳女士名義,捐建「謝天」橋2座,陳秀治也以自己名義認捐6座名為「願心」的橋樑,近日更在六腳鄉認捐「願心6號橋」,嘉惠鄉親。她迄今捐款達新台幣2738萬元,奉獻社會善心義舉,堪比台東陳樹菊女士。
誦經發願 要造千萬人走的橋
嘉邑行善團常務理事黃敏修表示,陳秀治老師的善行義舉可說是人們的活教材,她慷慨捐贈完全沒有私心,對物質欲的需求非常非常低。
縣長翁章梁形容陳秀治夫妻作育英才無數,情牽一世,化大愛造福居民,他代表縣民向陳老師表達最崇高的感謝。陳秀治表示:「我都有在誦經,我覺得經書說造千萬人所走的橋,給大家走非常的好。」她說未來將繼續低調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