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首座人工湖 鳥嘴潭 扛百萬人日用水任務

 |2022.10.10
1222觀看次
字級
全台第一座人工湖「鳥嘴潭」,有如兩面圓鏡躺臥烏溪河床邊。圖/中央社

【本報南投訊】行經國道6號東草屯交流道,烏溪河床邊一大片工程正如火如荼進行,乍看猶如兩面圓鏡躺臥其中──這是全台第一座人工湖「鳥嘴潭」,完工後每日供水量達25萬噸,可扛起100萬人用水量的超級任務。

經濟部水利署斥資新台幣202億元打造鳥嘴潭,預計明年底完工,可減少彰化地下水使用,改善雲彰地區地層下陷問題、穩定供水,更力拚打造成為生態公園,讓「湖光水色」助攻地方發展。

鳥嘴潭水源來自一旁烏溪,由6個湖區組成,俯瞰下狀似鳥喙。興建計畫自2015年獲行政院核定,歷經用地取得、環評關卡,目前緊鑼密鼓施工中,最靠近管理中心的A、B湖區已開始供水,目前每天供水量約4萬噸,11月將完成第一階段每日供水9萬噸目標。

明年底完工後,每天可奉上25萬噸「新活水」,其中4萬噸供給草屯、21萬噸供給彰化,相當於100萬人日用水量。

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局長張庭華指出,烏溪年徑流量約37.2億立方公尺,換算近19座石門水庫庫容,水源主要用於灌溉,未來待鳥嘴潭完工即可擴大民生使用;以彰化為例,現在每天抽取約30萬噸地下水,未來鳥嘴潭可取代3分之2地下水量,可大幅改善這一區地層下陷問題。

攤開目前雲彰地區供水網,雲林、南彰化供水來自湖山水庫、集集攔河堰,北彰化則仰賴鯉魚潭與石岡壩聯合運用,但供給量仍不足,必須仰賴地下水,地層下陷危機四伏,水利署因此提出「雲彰地區地層下陷具體解決方案暨行動計畫」,鳥嘴潭扛下重責大任。

張庭華說,鳥嘴潭滿水時達1455萬立方公尺,6湖區可單獨運作,增加調度彈性,並像一般水庫採高水位操作,依循「蓄豐濟枯」邏輯,趁豐水期盡量蓄滿,枯水期才有水可用,包含鯉魚潭、湖山水庫,目前處於枯水期階段,卻仍持續滿水溢流,未來也能應付極端氣候或突發供水危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