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易引發腦中風 穿戴裝置監測助篩檢

 |2022.10.02
1007觀看次
字級
圖╱pexels

【本報台北訊】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頭號殺手,每年造成全球約1790萬人死亡,占總死亡人數的31%。根據衛生福利部110年死因統計,心臟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造成21852人死亡。日前正值世界心臟日,民眾常佩戴智慧手表、手環等穿戴式裝置,以隨時監測心律、血氧、睡眠品質,當發現數值怪怪的,就尋找專科醫師進一步檢查,以利及早發現潛在的疾病。

奇美醫學中心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金說,穿戴式裝置常有監測心律功能,曾收治一名佩戴穿戴式裝置患者,因發現心跳常常忽快忽慢,有時每分鐘高達150下,心情十分擔心而就醫檢查,檢查發現,患者心跳真的不規則跳動,確診為心房顫動,如果延誤就醫,心房顫動容易形成血栓,恐增加腦中風機會,因此須使用抗凝血劑預防血栓及腦中風。

陳志金說,民眾若出現心跳忽快忽慢、不規則等心律不整症狀,或監測數值上下波動很大,應尋找專科醫師進行心電圖檢查,做進一步的確認。

醫師呼籲,心房顫動易引發腦中風,應多注意身體狀況,及早發現心臟疾病。圖/陳志金提供

「心房顫動時,症狀往往不明顯。」陳志金說,但腦中風症狀較好辨別,應熟記FAST口訣,包括Face是臉部表情不對稱,或嘴角歪斜;Arm是單側手腳無力,或單側舉不起手腳;Speech是口齒不清或無法表達;Time是看到以上其中一種徵兆,立刻記下發作時間,於黃金治療3小時內緊急送醫。

此外,門診中常有打鼾患者就醫,原因是現在有部分穿戴式裝置可以偵測血氧濃度,當民眾發現睡眠時血氧濃度下降,而會到醫院進行檢查,常發現為睡眠呼吸中止症,其高血壓、心肌梗塞、腦中風的風險,更比一般人高出3至4倍的風險,必須給予治療,降低罹病的風險。民眾平時應有充足睡眠,並多注意睡眠品質。

陳志金說,許多民眾使用智慧手表、智慧手環等穿戴式裝置,雖然它無法取代專業的檢查,但這是一種篩檢裝置,也可以提供客觀的數值,如果發現數值怪怪的,就要提高警覺,盡早就醫確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