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陶廢價值 工藝中心製成3D列印原料 |2022.09.23 語音朗讀 100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陶藝家陳瓊茹將陶瓷廢料應用於3D列印製作,作品《衝擊》。圖/取自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官網 【本報台北訊】陶瓷常用於生活用品,硬脆的特性易磕碰碎裂,損壞後丟棄卻難以回收,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為此研究讓陶瓷廢料成為工藝新材料,將其再製成3D列印原料,盼解決陶廢問題。工藝中心指出,陶瓷具穩定、耐用等優點,常用於日用品及工藝研發創作,但生產過程中難免有淘汰樣本或瑕疵品,民眾也會不慎打破或損壞,可是陶瓷廢品難以回收處理,不利環保,也衍生垃圾問題。因陶瓷廢品無法自然分解,隨意掩埋恐造成環境汙染,若送進焚化爐又因陶瓷耐高溫,不僅燒不掉,還可能損壞焚化爐設備,所以回收後多用來充填地基,在國內尚缺乏周全的循環系統。工藝中心主任張仁吉表示,該中心2年前研究陶廢,思考開啟陶廢循環圈的新興應用,去年透過文化部跨域計畫讓陶瓷廢料化身為3D列印原料,再接續推動Re’ramic陶瓷廢料循環技術人才培訓,並演示陶廢應用於3D列印的新創實驗。民眾體驗用陶廢漿料擠擠畫畫,透過壓瓶身讓泥條建構出造型。圖/取自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官網此外,也針對一般民眾辦理3場次「哐!親愛的陶去哪了!」推廣活動,讓參與者體驗陶廢材料用於陶瓷3D列印與手工創作,實際觸摸、感受、創作了解陶廢材料的循環可能,盼陶廢議題能引發回響與探討,支撐未來研究發展。張仁吉表示,陶廢循環議題不僅著眼循環經濟,更是台灣綠工藝價值的實踐,將工藝善於使用天然素材、展現材料美學,以創造力與實踐工藝延續生命,賦予生活能量,表現對整體生態的寬容、平衡與尊重。陶藝家陳瓊茹(左)指導參與者,體驗將陶廢料用在 3D 列印創作。圖/取自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官網 前一篇文章 大洋舟航向台東 夏威夷大師:宛如回家 下一篇文章 國際咖啡日 小七推藝伎咖啡 熱門新聞 01【寬鼎畫語】 看不見的真相2025.11.1002巴黎佛光人 重陽敬老長幼同樂2025.11.1003鳳凰撲台 今明北東雨量恐紫爆 2025.11.1004南天健康日 身心靈課程吸引社區民眾2025.11.1005COP30揭幕 關注氣候人權與森林2025.11.1006人間佛教聯合總會 推人間佛教國際化2025.11.1007巨型蔬果牆 行銷中台灣2025.11.1008星雲大師全集【經義】佛法滿人間—佛法滿人間 常不輕2025.11.1009補充纖維、鈣、鎂、鉀 預防多種疾病風險2025.11.1110星雲大師全集【經義】佛法滿人間—佛法滿人間 悲智雙運2025.11.1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射箭亞錦賽 戴宇軒、李彩綺混雙摘金馬太鞍溪溢流 國軍、機具助清淤司馬庫斯美景 觀光署肯定遊茂林 賞紫斑蝶捷運三鶯線 串連文創生活圈迎銅鑼杭菊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