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佛教菩薩道
佛教界對器官捐贈也有不同看法。有人即擔心,人往生時雖然肉身已死,但神識仍可能執著,此時對身體進行摘取器官的手術,是否會讓人感到痛苦?甚至因產生嗔恨之心而墮落?但也有人認為,以死後還會有痛苦、嗔恨來反對器官捐贈,並不符合佛法,因為捐贈器官不但展現佛教護生的精神,也在實踐佛教的菩薩道。
多年來,佛光山、慈濟等佛教組織就很鼓勵器官捐贈。慈濟證嚴上人在講道時常呼籲佛教徒實踐兩千五百多年前釋迦牟尼佛的教誨,凡身體各部分皆可布施,死後將器官捐贈他人是菩薩大悲心的徹底實踐,器官捐贈者可以「續身命,延慧命」。
佛光山星雲大師說,人活在世間,難免都有缺陷,何必要求死後全屍呢?一個人只要有願,有心把自己的身體布施出來利益別人,就不怕因器官摘除而因痛生瞋,造成無法安詳往生極樂淨土。
捐贈者 年輕族群多
器官捐贈協會秘書長吳英萊:雖然器官捐贈的推動在台灣已經行之有年,但觀念仍未完全普及化,以器捐協會來說,目前大約有54萬名民眾簽署「器官捐贈卡」,當中以20多歲的年輕族群最多。為了讓更多人可以認同器捐觀念,協會正在積極推動立法,希望可以讓捐贈者的三等親內家屬優先使用捐贈器官,藉此提高社會大眾捐贈器官的意願。
另一種資源回收
成大醫院「成美家族」器官捐贈家屬聯誼會會長何錚錚:為了保護地球,很多民眾會自動自發投入「資源回收」的行列,但我認為「死亡」一樣也可以運用這種概念,藉由捐贈器官達到另一種「資源回收」,讓生命有更多元的面貌。而我相信我的孩子也會支持我的作法,透過器官捐贈,不但讓我有機會將兒子的生命轉化為人間的「真、善、美」,也讓我有機會為兒子做一件有意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