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嘉義訊】基隆外海近來蚵棚與漂流垃圾非常多,很多幽靈蚵棚遠被質疑從嘉義海域漂來,與廢棄漁網等海廢絞一起,形成漂流海廢平台,致使多艘漁船發生擦撞,影響漁船海上航行安全,成為海洋鯨豚、海龜生態陷阱。
行政院二○二○年核定「向海致敬─海岸清潔維護計畫」,集結九大部會十五個機關推動,要建立完善清理機制,雖定期公布清海廢數量,但環保人士及相關官員都不諱言指出,海廢未法制化,經費人力不足,淨得了海嗎?
海保署去年整合二十家海廢回收再利用業,成立「海廢再生聯盟」,串聯上下游產業推動海廢再利用,從源頭收集廢漁網、海廢保麗龍製成再生品。
嘉義縣政府為落實源頭管理,納管浮筏蚵棚,收取海域使用費,辦理廢蚵棚強制回收,並補助蚵農改採再生壓縮泡棉等浮具,明年禁用保麗龍浮具。
養蚵產量占國內七成的東石鄉,數量龐大的蚵殼、蚵繩海廢,蚵繩丟入大海漂流,環保局前年與台化合作,透過資源回收商,回收尼龍蚵繩,製成時尚機能衣外銷,成為永續循環經濟典範。
成大水工試驗所教授陳平認為,清海廢要靠中央地方合作,海廢來源多元,目前海廢朝立法納管,源頭減量,淨海要搭配海廢回收循環經濟及海洋教育,落實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