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遠距醫療原僅運用在偏鄉,因新冠疫情發展,連確診也需透過遠距看診,因發展快速,反而凸顯各式問題。原先在偏鄉就發生的問題更為嚴重;都會區拒絕學習的機率雖較低,但各類軟體下載,連醫師協助自家親人使用都花上半天。醫師就診時也因為「看不到」、「摸不到」增加診斷困難。
台東弱勢者關懷協會理事長何威霆表示,大多長輩在視訊上團課就遇到許多困難,後續雖協助轉介遠距醫療,太武鄉也僅有三位長輩願意接受,大多反應「沒看到醫師本人不像看診」。
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張家銘說,此次疫情,幾乎所有科別都曾嘗試使用遠距看診,常有長輩反應「不會用」,多數醫師會回「請家裡年輕人協助」,但當他要協助父母時視訊診療時,光從拍快篩卡匣、藥袋等就花了三十分鐘,麻煩到一度想放棄。
遠距醫療不僅在患者端「很卡」,醫師也得重新學習診斷技能。衛福部雙和醫院成人感染科資深主治醫師李垣樟說,有位五十多歲確診的女性,在螢幕另一頭明顯上氣不接下氣,幸好家中有血氧機測量,發現數值過低,緊急協助叫救護車,救回一命;若是當時女子身邊無任何儀器,或是喘得不明顯,醫師可能錯過判讀診斷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