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大多數縣市的確診數都已下降,推估明天確診人數會降至5萬以下。圖/劉學聖
【本報台北訊】國內本土疫情仍維持5萬多人,並未降到先前預測的四字頭。國內今(22)日新增本土個案5萬2213例、境外移入個案33例、死亡個案171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每周二、三的確診數字都較高,但今天較昨天的確診人數降低7.3%,大多數縣市的確診數都已下降,推估明天確診人數會降至5萬以下。
疫情逐漸下降,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指出,歸功於20到49歲率先築起全台「免疫防火牆」,以北北基桃已達79%為最高,全國也已達72%,預估6月底北北基將達成單日個案少於萬例,逐步進入「地方流行平原期」。
對此,莊人祥表示,不清楚陳秀熙如何估計,但概念大致沒錯,不過月底能否降到單日確診1萬例左右,還需要持續關注,但「對疫情走向樂觀」。
陳秀熙表示,台灣20至49歲的感染率很快達到高峰,也很快就下降,這是流行下降的原動力,可以保護其他年齡層。50歲以下也已出現下降趨勢,代表台灣的疫情已經要受到控制,北北基桃、竹苗宜花東的疫情曲線已率先下降,台中、台南、高雄這三個西部交通重鎮也看到曲線有下降跡象,預估北北基桃6月底單日新增總個案就會低於一萬例,走入單日新增低於萬例、感染率約2%的「地方流行」。
圖/曾原信
莊人祥表示,陳秀熙提出的「免疫防火牆,包括「自然感染」和「打疫苗」的保護力,如何估計並不清楚,但概念上大致沒錯,能否到單日1萬例以下,有賴民眾是否隨時戴好口罩、打疫苗,並且控制好人流,考慮的部分相當多元。
莊人祥表示,口罩政策每個月都會評估一次,目前整體疫情雖在下降,但下降幅度沒有非常厲害,預估6月底疫情較低時,新冠疫情還是會在地方流行,因此口罩禁令應該只會討論哪些場合持續放寬,而這會持續研議。
另針對入境容額上限,莊人祥表示,目前容額上限2.5萬人,已經比先前每周1.7萬人增加,未來是否放寬,會根據防疫旅宿、防疫計程車還有醫療量能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