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人講究品質,但會將就他人看法,西方人講究氣氛,但在意自己的感覺,東西方由於文化差異、生活態度及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對於「美」、「舒適」的定義,我不認為應背負文化的包袱去思考。只要自己覺得好,就是好!
我最近幫一對義籍美國夫婦布置新居時,充分感受東西方人對居家布置的差異性。這對夫妻先生是外商駐台高階主管,太太是藝術家。其實這房子原先的裝修還算新,風格也在水準之上,先生已獨自先住了半年。
在每一次的互動及對話中,我發現他們對「家」的規劃、布置,投入的用心、關心的程度,令人感動,更使我體會中西居家觀點的不同。雖然只是暫時幾年的居住,但他們對「家」的重視,對居住品質一點也不將就,例如:
色彩看法-活潑、浪漫
他們希望牆壁的顏色能與家具、窗簾呼應,天花板最好可以分成幾個層次的色彩,每一個空間不同的色系,天花板與牆的顏色不要一致。他們提出自己的看法,卻十分尊重設計師,希望我能協助完成他們的理想。經過反覆挑選、確認,最後終於圓滿完成。像這樣大膽、複雜的配色,以台灣人保守的心態,大都不能接受。
我卻覺得只要業主開心、滿意,就是好的設計。
配件看法-溫馨、質感
浴室及主臥原各有一盞現代感十足的壁燈,質感優、價錢不便宜。由於他們喜歡溫馨的感覺,對於冷硬的東西很排斥,於是我另選了二盞價格便宜但適合的燈替換,他們欣然同意。有些人對貴的東西有著盲目的迷失,明明未必適合,只要「貴」就以為是漂亮。
布置看法-趣味、有意義
客戶給我看許多家人的生活照片,及平時搜集的各式各樣陶磚,希望各找一面牆布置。我將牆面布置成可以隨意更換內容的造型牆,以便日後業主方便換取。他們不追求名畫,重視生活實質的記憶累積,從照片及陶磚中,我彷彿看到了可以觸摸的幸福。
最好的設計來自生活體驗,歐洲國家許多家庭即使面臨物質貧乏,仍不會讓生活粗陋,他們重視精神層面,尤其反映在居家生活態度上。
(本文作者為時合運設計公司設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