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福觀點】

 |2008.03.30
605觀看次
字級

警察隨時注意轄區遊民

人安、創世基金會公關社資部組長吳婉蘭:遊民居無定所、三餐不繼,很容易被不肖份子利用,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從輔導就業著手。人安基金會做過調查,六成六的遊民過去是有工作的,甚至是公司大老闆,並非沒有能力,且有高比率的遊民都願意再投入職場。近年基金會協助輔導就業,若無一技之長者,可輔導從事清潔、派報等簡單易上手的工作,很多人因而重新出發。此外,遊民居無定所,很難落實追蹤,建議管區警察隨時提高警覺,了解區內遊民狀況,注意是否有可疑人士常與遊民接近。而遊民若有需求可以向人安基金會聯絡 (電話:○二-二八三六一六○○),人安基金會提供暫時安置、食物、防寒衣物、急難救助等。(陳瑞娟)

多管齊下解決遊民問題

台北市社會局副局長黃清高:遊民形成問題的因素很多,最主要是家庭系統崩解與就業機會不均,很多人因為不被自己的家庭所接納又找不到工作而被迫流落街頭、成為遊民。為了輔導遊民自立、回到社會常軌,台北市社會局除了定期訪視遊民、設置兩處「中途之家」提供安置服務外,也結合民間資源,提供遊民就醫補助與工作機會協尋,並推動「遊民工作暨生活重建方案」、推廣遊民新生活運動等,提高遊民的自立意願。社會局希望藉由多元化方案的推動,讓遊民問題獲得改善。

不要讓社會弱勢更弱勢

天主教聖母聖心會平安居主任歐紀華:看到不肖份子利用遊民謀財害命,真的讓人覺得痛心。遊民和一般社會大眾相同,也有人權,不能因為他們是弱勢族群就萌生歹念惡意利用。投入遊民輔導服務多年來,我始終認為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民間單位,最重要的任務是如何幫助遊民擺脫遊民身分,而不是讓他們一直遊走於社會邊緣、居無定所。這也是為什麼天主教聖心會在民國八十一年成立「平安居」,專門為老弱殘疾、無家可歸的遊民,提供暫時性庇護的中途之家,及就業輔導及疾病醫療服務等,成立迄今已經輔導過三千多人次的遊民朋友,主要目的無非都是希望「不要讓社會的弱勢更弱勢」。(羅智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