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保護佛像 挽救經濟考量

 |2022.04.01
2311觀看次
字級
艾娜克遺址建於西元一世紀,已出土許多古老佛像。圖/取自網路
艾娜克遺址建於西元一世紀,已出土許多古老佛像。圖/美聯社
艾娜克遺址建於西元一世紀,已出土許多古老佛像。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阿富汗塔利班政府近日開始,對離首都喀布爾不遠的艾娜克(Mes Aynak)佛教遺址進行維修保護,塔利班安全部門負責人穆巴里茲(Hakumullah Mubariz)表示,這是開啟來自中國大陸數十億投資的關鍵。

美聯社報導,二○○一年,塔利班以銷毀「異教偶像」名義,炸毀巴米揚大佛(Buddhas of Bamiyan),而後,艾納克佛教遺址是阿富汗僅存的佛教遺址。塔利班去年八月中旬再度掌權阿富汗後,外界擔心文物遭炸毀的憾事恐會再度發生。

穆巴里茲表示,保存艾娜克建於西元一世紀的佛寺遺跡,是為了吸引大陸企業出資,協助當地銅礦開採,並稱「對我們和中國人來說,保護該遺址非常重要」。外界認為,塔利班政府此舉,試圖挽救因國際制裁而崩潰的經濟。

艾娜克遺址處於阿富汗最大的銅礦床,也是亞洲最大的銅礦床之一。從名稱上解釋,艾娜克從巴利語詞源上看分為兩個部分,「Mes」意為銅;「Aynak」意為泉水,或指從地下流出形成的小水域。由此可見,生存在此時的古代人,一方面要考慮到銅礦資源,另一方面也要考慮水資源的分配。

出土千件文物

多為泥製佛像

法國考古團DAFA在一九三六年對艾娜克進行首次調查,發現了古代銅礦開採和礦渣冶鍊遺跡,直到一九七六年才提出實物證據,將此遺址的年代暫定位在貴霜王朝時期。二○○四年,一批從艾娜克遺址盜掘出來的佛教文物被海關查獲,引起政府和國際學界廣泛關注,隨後阿富汗考古局因此開始對艾娜克遺址進行保護。

到二○一七年初,艾娜克地區被確認包含有人類活動訊息的遺址共有一百零七個, 建築物在居住生活外,主要還有三種功能:寺院宗教,軍事防禦,礦業生產。遺址中出土的佛教雕塑文物至少有一千多件,與喀布爾地區、哈達地區、加茲尼的佛教寺院類似,雕塑中大部分為泥像;雖為泥製,但多數塑像內部都有支撐結構。

根據初步研究,艾娜克的礦產開採和寺院活動約在八世紀時結束,很可能與古代絲綢之路中斷有關係,考慮到伊斯蘭教在當時可能已經崛起,對當時很多的商業道路都產生了影響。

年增86億收入

增加工作機會

事實上,阿富汗政府早在二○○八年與中國大陸合資企業「中國冶金科工集團」(MCC),簽署一份為期三十年的合約,同意該集團在艾娜克遺址開採優質銅礦,不過上述開採計畫後來卻因後勤、合約問題,以及阿富汗安全形勢惡化而停擺。

塔利班政權攻陷喀布爾後幾個月,新上任的代理礦業及石油部長迪拉瓦爾(Shahbuddin Dilawar)便積極重新與中國國營企業接觸,稱在過去半年來與中冶集團舉行兩次線上會議。MCC技術委員會未來幾周將在喀布爾成立,將遷移礦床上的佛教文物視為首要任務,塔利班政府有意將文物遷至喀布爾博物館。

據阿富汗官員和相關企業指出,開採銅礦的合約,每年可為當局帶來二點五至三億美元(約新台幣七十二至八十六億元)的收入,當地居民能優先獲得數萬個工作機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