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台北人的回憶 舊鐵道三張犁支線3/12開放民眾通行

 |2022.03.11
1641觀看次
字級
橫跨國父紀念館中山公園的「三張犁支線」鐵道,歷經1年改造完工,12日將優先開放民眾通行。圖/國父紀念館提供

【本報台北訊】老台北人的記憶重現!為強化文化資產保存價值、延續歷史記憶,也提供民眾更安全美觀的生活環境,國立國父紀念館採分期分區方式進行的「跨域加值公共工程計畫」,其中大眾期待的懷舊鐵道「三張犁支線」歷經1年完工,明(12)日將優先開放民眾通行。

橫跨國父紀念館中山公園的「三張犁支線」鐵道,在1930年代末期修築完成,用來聯結當時的日本陸軍松山倉庫與縱貫鐵路。這條鐵路支線,是由華山與松山兩個火車站間的「台北機廠線」,在昔日的延吉超市前向南側分歧,起點設有三張犁運轉室,位置約在市民大道、延吉街平交道旁,途經現存的帶狀停車場,並通過國父紀念館中山公園南側及現在的台北市議會大門前,進入今日台北市政府的原聯勤營區,總長約2公里多。

因二次大戰後營區改編為聯勤44兵工廠,其後因兵工廠遷至三峽,鐵路全線遂於1986年7月21日廢止,過去只要站在國父紀念館的台階上,就能觀賞到列車緩緩駛過,留給老一輩附近居民深刻的印象。
圖/國父紀念館提供

國父紀念館從2016年開始啟動跨域加值計畫,採分期分區方式進行,計畫的第一步就是改造中山公園景觀,三張犁支線正是首次將改造成果呈現在民眾面前。

國父紀念館說,本次景觀改造以回復建築師王大閎半世紀前的原始設計為原則,為傳承歷史記憶,設計構想將寬約5米路面改造為防滑的露骨材地坪,並以深灰色系高壓磚飾帶,界定鐵道舊址及寬度106.7公分的原軌距,重新建構三張犁支線意象。

此外,也新增設三張犁支線兩端的逸仙路及光復南路出入口,方便周邊居民及遊客可以自在進入園區,同時拆除兩側既有白色矮墩、清整兩側灌木,塑造成美麗宜人的賞櫻步道,並設置矮靠背座椅,提供有需要的民眾休憩使用。

除了三張犁支線外,國父紀念館說,這項景觀工程還同時擴大樹木綠蔭與草地面積、整建與強化廣場鋪面,提供民眾舒適安全的使用空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