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年來臨,又是一個新的開始。每當到這個時刻,無論說它是「農曆新年」,或說它是「春節」,它的意義都更能突顯出來,因為它代表的是一個根深柢固、內涵豐富的文化傳統,早已經深入人心,不是「去」得了的,有些人或許不屑於過這個「年」,但卻活在這個文化傳統的氛圍中,甚至一直享受這個文化傳統的滋養,卻嚷嚷著要「去」之,那真是「非愚即妄」了!
今年台灣燈會的主燈是「台灣刺鼠─國姓鼠」。「國姓鼠」應該是由「國姓爺」轉換過來的,「國姓爺」指的是鄭成功,鄭成功高舉反清復明的旗幟,支持唐王隆武,不但接受明朝的國姓朱,也用了隆武所賜的名「成功」;「國姓爺」成為忠義的象徵。
燈會在台南舉行,以「國姓鼠」為主燈,深意自見。主燈的造型,是人立的「國姓鼠」兩隻前肢合抱元寶,作獻寶狀,曾永義教授於是替燈會取名為「禮鼠獻瑞」,但為什麼不就用「刺鼠獻寶」,還要繞個彎另外取名「禮鼠獻瑞」,作為今年燈會的主題呢?
老鼠自來和人類共生,很自然的,成為人類取以為譬喻的對象,在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一首〈相鼠〉,只有十二句,言簡義賅,痛快淋漓: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
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相鼠有齒,人而無止?
人而無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
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相」是「看」的意思。「儀」是儀態,「止」是容止,都指的是禮節、禮貌。「俟」是等待,「胡不」是「何不」,「遄」就是「快速」。詩的意思再清楚不過,一個人如果連基本的禮節都沒有,那就連老鼠都不如,換句話說,簡直就不是人了。
燈會主燈的造型,大概只能讓人們注意到「元寶」;過年期間,「恭喜發財」已經是應景的吉祥話,如今給它加上一個「禮鼠獻瑞」的主題,就不只是發財不發財的問題,還牽涉到生而為人應有的品德要求。當燈節主燈關掉之際,所有的人都能重視「相鼠」詩篇的意涵,學習「禮鼠」,作一個有禮節的人,或許才可能會有祥瑞!
(作者為世新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