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澎湖訊】澎湖縣長達半個月的寒害造成魚類大量死亡,環保署估計,至少還有七十公噸散布在沙灘上的魚屍還沒清理,可能衝擊四月即將到來的觀光季。環保署並擔心沉在海底的魚屍可能影響水質,衝擊生態。
一部裝滿魚屍的卡車開進澎湖縣湖西垃圾掩埋場,司機把一桶桶被海水泡到腐爛的青嘴魚、刺河豚倒進預先挖好的大坑洞中,空氣中一股濃濃的腐臭味,而此時正是澎湖風最強的時候,腐臭味隨風飄散數百公尺外,濃得化都化不開。
環保署環境衛生科長丘明中,前天專程前往澎湖與地方討論後續魚屍清理工作,目前魚屍有的送到垃圾掩埋場掩埋處理,有的做堆肥,後續的消毒工作務必做確實,避免造成二度汙染,環保署已緊急補助澎湖縣環保局清魚經費。
澎湖縣環保局秘書張武福說,澎湖縣最大的資產就是魚產跟觀光,四月的觀光季快到了,澎湖的海岸線長達三百二十公里,魚屍遍布相當廣,而沙灘上還沒清完的魚屍不但可能影響觀光季,而且漁民作業也會經過沙灘,如果魚屍沒清完,可能不安全。環保局人員說:「現在清魚屍的速度是跟時間在賽跑。」
雖然最近水溫回升,魚也停止死亡,但後續的環境汙染挑戰才剛剛要開始。丘明中說,雖然魚貨暫時變少,但比較令人放心的是深海魚類影響較小,應該很快能夠恢復過來,但最擔心的是一些沉在海底的魚屍,可能透過生物鍵造成生態及人體危害,日前已在二崁、青灣、菜園等處水域採了水樣,目前還在檢測中。
澎湖縣環保局前天搭船到菜園養殖區採水樣,現場分析結果,酸鹼值是八,接近正常,水溫也已恢復到攝氏十五點四度,仍低於正常水溫的十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