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瑜綜合外電報導】大陸河北省淶水縣後山文化代表組織—高洛音樂會會員蔡玉潤,被中國文化部評定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之一,可受到國家給予如養老、生活補貼等多方面保障。
淶水高洛「音樂會」是民間代表性音樂組織,專家鑑定,高洛音樂屬於古代祭祖(軒轅皇帝)與宮廷「鼓吹樂」遺存的活化石,由佛教傳入民間,是一種佛教音樂樂曲,其歷史可溯至唐宋。
年過半百的高洛音樂會藝人蔡玉潤說,演奏古樂是他的愛好,高洛是一個文化村,他從小就在煤油燈下學習,每日不間斷,雖然記譜不容易,很多人都半路而退,但他始終感到充滿樂趣。由於多年來音樂會的活動是義務性質,不收費用報酬,其經濟來源主要靠鄉里自願捐獻。
隨著社會現代化,音樂會的傳承也面臨嚴峻的挑戰。音樂會主要成員只剩下不到十人,其中年紀最大的已經七十四歲,最小的也年近五十歲。近年在國家支援下,高洛音樂會又重現生機,會員發展到現在的二十五人。
蔡玉潤指出,高洛音樂會的古曲有多少,至今還是未知數,現今遺存七十二首,其中能演奏僅六十六首,有樂譜但不能演奏的六首。其樂譜介於唐代「燕樂半字譜」和近代「工尺譜」之間,使用樂器多為半調,部分需要訂做或自製,樂曲演奏至今保存古樸樂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