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去年三月中國大陸以驗出有害生物介殼蟲為根據,暫停輸入台灣鳳梨。農委會昨召開「農委會超前部署鳳梨產銷輔導措施」記者會,公布去年因應對策持續奏效,今年產銷處理應無虞。農委會去年因應鳳梨事件,推出十億元應急,最後精算花了四點六億元,農委會表示,今年各項獎勵措施回歸正軌,預估各項補助經費比去年減少,推估預算三億,回到正常水平。
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表示,鳳梨要耕種一年半,去年事件發生,今年的鳳梨已種下,因此要推產銷履歷轉型,產銷履歷代表某程度的品質保證,同時要適度縮減面積,由於私人土地無法要求農民不耕種,因此今年底可減少四百公頃台糖土地耕種鳳梨;整體耕種面積約七千八百公頃,目標減少一成,約七百公頃。
根據農委會今年規畫,估計外銷三萬公噸、內銷八千公噸、多元加工八千公噸。去年鳳梨銷日、港都增長數倍,拓銷大陸以外的市場近二點五萬公噸,今年可達三萬公噸。
此外,鳳梨禁運令一年期間,我方十四度提出兩岸應就防檢疫問題,展開技術性對話,但都遭擱置「已讀不回」,三月二十四日我國會再次在世界衛生組織(WTO)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委員會(SPS委員會)例會中,再度提出特定貿易關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