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銘美術館「藝術長廊創作展」 越過疫情迎接幸福未來 

曹麗蕙 |2022.02.27
2444觀看次
字級
藝術家林淑鈴以各色塑料線紗所編織的光束作品〈尋光〉,綻放著瑰麗色彩,帶來光明希望。圖/朱銘美術館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朱銘美術館「2022年藝術長廊創作展」即日開展,邀請藝術家林淑鈴以「越過山,看見___」為名,創作四件大型戶外裝置藝術,透過色彩繽紛的各式塑料線紗和條帶,編織出如蟲蛹、陽光、雲朵等形構自然的有機造型,藉此訴說生命歷經蟄伏、蛻變到璀璨豐盛,也象徵疫情下的人們,若能在困頓中堅定前行、積蓄能量,終會迎向轉機,「彷彿越過山,就能迎接幸福未來。」

林淑鈴表示,這兩年面對疫情,曾經的恐懼在想像中茁壯,但因現實中確實跨越過,讓曾經的恐懼不再有力量。「現在望向未來,很容易看到澄淨開闊的可能性,展覽是獻給一起經歷疫情的我們」。

藝術家林淑鈴在開幕現場進行作品導覽。圖/朱銘美術館提供

林淑鈴接觸各式各樣的編織媒材,像是竹子、藤草、打包帶或是各種纖維。她不僅是一位編織創作者,同時也是陶藝家、潛水者,近年活躍於大型裝置藝術的創作。

在這次的創作中,林淑鈴試著做出起承轉合,從第一件隧道內的作品〈蟄伏〉為起點,吸納天地生機的蟲蛹形象,看似安靜地等待,卻正經歷著成長蛻變。走出隧道,迎面而來的是以各色塑料線紗所編織的光束作品〈尋光〉,綻放著瑰麗色彩,帶來光明希望。

用白色打包帶編織的成群雲朵〈越牆〉,在牆邊自由飄動,象徵越過重重障礙。圖/朱銘美術館提供

接著用白色打包帶編織的成群雲朵〈越牆〉,在牆邊自由飄動,象徵越過重重障礙,最後看到彩虹般的〈幸福預感〉,多彩打包帶交織形塑的有機造形,洋溢著躍動韻律與歡快氣息,體現對未來的樂觀期許,也讓整條藝術長廊的展覽動線更富有完整的故事性。

展覽即日起至明年5月28日在朱銘美術館藝術長廊展出。
多彩打包帶交織形塑的有機造形〈幸福預感〉,洋溢著躍動韻律與歡快氣息,體現對未來的樂觀期許。圖/朱銘美術館提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