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校長化身友善農夫 將果園搖身教育場域

羅智華 |2022.02.24
2316觀看次
字級
身為退休校長的李榮善,不忘將農場搖身為教育場域,讓平日生活在都會的孩子有機會化身小農夫、走進農場裡上一堂「食農教育」課。圖/李榮善提供

【記者羅智華嘉義報導】八年多前,從嘉義水上國小退休的校長李榮善,決定退而不休、轉型當農夫,同是校長退休的另一半吳珠羽也一同加入,夫妻倆採用友善環境農法,並將農場取名為「夫子自然農園」,不只憑著務農熱忱種出一顆顆安心紅龍果,更讓農場成為學生食農教育場域,其用心深耕也讓他們獲得今年的「永續善農獎」。

不過,從搖筆桿的校長成為拿鋤頭的農夫,一開始的滋味可不好受,得擁有起得比雞早的本事,除了經常早出晚歸 ,看到太陽升起就出門 、見到月亮才收工,還得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談起務農初體驗,李榮善笑著說,起初在農場穿著短褲短袖,沒想到過沒多久就馬上被螞蟻大軍攻擊、全身又癢又痛。此外,每天拿鋤頭、水管等各式工具整理上千坪大的農地,更讓隔天起床腰酸背痛,連手掌都難以握拳,令人深刻體會當農夫不簡單。

「務農不單是一門看天公伯臉色吃飯的行業,更得隨時精進農業知識。」李榮善說,好不容易辛苦了一整年有所收成,開心將種出來的紅龍果和親朋好友分享,沒想到卻因為在雨天採收,加上剪果方式不正確,導致果實不新鮮,幸好他與太太不氣餒,除請教同樣是種植紅龍果的「龍友」,也向農改場等研究單位請益,一步一腳印提升火龍果品質。

為兼顧永續與經濟生產,李榮善與吳珠羽除了以友善農業栽培紅龍果,也用天然方式管理病蟲害。透過草生栽培、人工除草,增進土壤有機質,讓紅龍果順利通過產銷履歷驗證。

不只如此,身為退休校長的李榮善,更不忘將農場搖身為教育場域,讓平日生活在都會的孩子有機會化身小農夫、走進農場裡上一堂「食農教育」課,讓學童能看見蔬果的全貌,而不再是放在桌上的食品,實際了解從產地到餐桌的生產歷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