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們提到,如果有人當面指出我們的錯誤,那真要謝謝他,因為他是真心的朋友。你曾經想過這件事嗎?
在學校裡,如果你發現最要好的同學作弊,你會怎麼做?曾經有位小朋友就難過得好幾天都無精打采呢!她一方面無法接受好朋友居然會作弊;再方面,如果報告老師,就會毀了好朋友的前途;假裝沒看到吧!又對不起良心,而她也沒有勇氣直接對朋友開口談這件事。
碰到這種事,大部分的人都會感到左右為難吧!孔老師的學生一定也有不少類似的困擾,所以《論語》當中就有很多相關的討論。比方說,子貢問孔老師跟朋友交往的原則。孔老師就說:「朋友犯錯,要誠心誠意設法勸導。如果他不聽勸,那就算了,免得反目成仇、自取其辱。」
想想看,如果好朋友跟你抱怨別人多麼討厭,你明明知道他自己的問題更大,你敢當面指正他嗎?有一次孔老師就說,要指正別人之前,得先注意這人是否願意聽從勸告?該說而不說,或者不該說而說,都會闖禍。可是,什麼時候該說,什麼時候不該說,就連大人都覺得好難分辨呢!
你們一定也發現了,好朋友之間常會因為想法不同而發生摩擦。有時候可以彌補,有時候無法彌補。如果無法彌補,從此分道揚鑣,一定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痛苦折磨。不過,經歷這些事情以後,你就慢慢長大了。
【相關引文】
◎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顏淵‧第二
十三)
◎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
亦不失言。」(衛靈公‧第七)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衛靈公‧三十九)〈上善人文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