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蒂瑪聖母堂原是閩南傳統民宅,名列印尼百大最美教堂。圖/中央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印尼雅加達中國城有座閩南式建築,門前兩座石獅讓人以為是寺廟,其實是名列印尼百大最美麗教堂之一的天主教法蒂瑪聖母堂,見證印尼三十多年排華政策造成的歷史傷痕。
天主教法蒂瑪聖母堂(St.Maria De Fatima)是當地華裔天主教徒的重要信仰中心,成立超過六十六年。原建築是十九世紀初的閩南式民宅,已有約二百年的歷史。天主教雅加達總教區一九五三年為了拓展華裔信徒,決定在草埔唐人街購地興建教堂和學校,造就這座中西合璧、風格獨特的教堂。
雅加達法蒂瑪聖母堂神父葛帕西烏斯(Gerpasius Rantetana)說,聖母堂教友多是華裔印尼人,在疫情爆發前,每周都有一次中文彌撒;不過近幾年來,聖母堂神父都不懂中文,中文彌撒都由外來的神父主持。
聖母堂自創建後就有中文彌撒,教堂內仍有許多繁體中文《聖經》、《感恩祭典》等藏書,以前的神父也會說中文。印尼實施約三十四年的排華政策,摧毀一個世代華裔印尼人的中文能力。
法蒂瑪聖母堂前教會委員余麗芳說,她自二○○八年起開設華文補習班,長達十一年,提供教友學習中文和中華文化的機會,「最主要是要讓下一代知道,我們還有我們的節日,像冬至、中秋節為何吃中秋餅,端午節吃粽子」,讓華裔印尼人找回文化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