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全國中小學「生生用平板」九月上路,全台將購買六十一萬台平板電腦,教師及教育團體指出,老師教課負擔已大,若還要負責平板維修管理,恐出現「資訊組長逃命潮」,且平板有使用壽命,過幾年又要汰換造成浪費。民間呼籲「以租代購」,讓教師專心教學,由廠商負責平板管理,同時創造循環經濟。
行政院去年宣布四年斥資二百億元推動「班班有網路、生生用平板」,希望提升數位學習狀況,偏遠地區學校學生一人一台平板,非偏遠地區依學校班級數六分之一配發。
有基層教師批評,教師人力不充裕,若要管理平板將成一大問題,平板遺失或毀損責任難以釐清,資訊組長平常要教課,又要管理平板,工作爆量。
產品更新 教團質疑整批換掉
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林碩杰說,未來可能有一波「資訊組長逃命潮」,且現在購置大量平板,說不定一、兩年後新一代產品又出現,或舊平板無法運轉新軟體,屆時是否又要整批換新?在沒有祭出完整配套以前,「生生用平板」恐怕是一場災難。
教育部說,未指定平板由資訊教師管理,由各校依行政人員分工,授權合適人員維護。教育部也說,教師維護平板可減低教學時數,衍生的代課教師鐘點費由教育部補助。
循環台灣基金會說,政府推動的「校校有冷氣」或「生生用平板」都是採購屬性,建議「以租代購」,從買斷平板改為租用平板服務,未來維護或資產管理都由廠商負責,老師只要專心教學。
基金會說,六十一萬台平板等於製造三點五萬噸碳排,一般統計「再製造」產品可省下五成七碳排,推估租用平板服務將減少兩萬噸碳排;建議透過平板採購案,推動「循環經濟」模範,不少歐洲國家已有相關案例,由政府提出採購需求,讓企業提案,創造出資源循環的最大可能性。
買斷較便宜 教部稱多元運用
教育部資科司則說,買斷費用比承租還低,也免付承租利息等費用,且買斷服務和承租相同,都包含四年保固維修、備品更換、軟體更新服務、基本操作教育訓練。
至於環保問題,教育部表示,所購入平板所有權在各校,只要產品堪用,可做多元運用,如提供學生借用、捐贈經濟弱勢團體等;不堪用者,環保署已有完善回收機制,各校辦理報廢可獲得回收金。
環保署廢管處表示,若未來改採租用服務,必須要有新型合約,近期跟相關單位討論,今年將提出「共同供應契約」,讓公家單位「以租代購」相關硬體都有所依循;雖趕不上九月開學採購平板,但若有地方政府想先推動,也可依照《採購法》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