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靖宜
「來、來,好〜停!」眼前的小志,剛任職洗車員第一天,生澀地學著身旁就業服務員的手勢與口號,引導著從洗車機出來的車子就定位,以便後續擦拭車身的工作。
有位好奇的司機看著小志擦車,聽著後面就業服務員提醒小志:「要左右左右,按照順序擦,才不會遺漏。」忍不住詢問小志和他的關係。就服務員不慌不忙解釋道:「我是他的就業服務員,教導他熟悉如何擦車好勝任這份工作。」
司機看著小志,聽著就業服務員的說明,意會到了小志的不同之處。當小志擦好車,大聲喊出「謝謝」,並擺出可以開車的手勢,司機也大聲地鼓勵小志:「做得很好,要繼續加油喔!」
等車子離開後,就業服務員誇讚小志:「你做得很棒,被司機大哥稱讚了!」小志有點不好意思,但從他的臉上可以看到藏不住的笑意與成就感。
在台灣,有許多像小志一樣的身心障礙者,有時難以靠一己之力克服求職路上的重重關卡,需要職業重建服務幫助他們適性就業;而就業服務員的服務目標,即是協助身心障礙者順利進入就業市場。
以智能障礙的小志為例,雖然學習和反應較一般人來得慢,口語表達也較不流暢;但小志個性溫和認真,在執行相關操作性工作上也具有不錯的能力,因此就業服務員在協助開發就業機會時,會先讓雇主了解小志的相關優點,如此更有機會進入職場「一展長才」。
在就業服務實習的日子,我深刻感受到,身心障礙者若能成功就業,不僅對他們自己是很大的肯定,對於與身心障礙者相處的主管、同事,以及被服務的顧客,更是很好的宣導──讓社會大眾不再僅是看到身心障礙者的「障礙」,而是他們無窮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