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國美術館 變身敦煌莫高窟

 |2008.01.17
614觀看次
字級

迄今規模最大的藝術大展 10個複製洞窟集中展出 120幅壁畫臨摹巨作 占了一層九個展廳

【人間社記者觀欽綜合外電報導】迄今最大規模的佛教敦煌藝術展覽「盛世和光—敦煌藝術大展」,將於本月十九日至三月二十一日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行。屆時,該館從內到外變成敦煌莫高窟,觀眾可身臨其境感受敦煌的華美、神秘及博大精深。

敦煌複製洞窟曾個別在北京、上海、廣東、日本等地展出,但在敦煌以外地區像此次將十個複製洞窟集中展出,卻是創舉,尤其複製的莫高窟第四十五窟(盛唐)是首次在敦煌以外的地區展出;莫高窟第二百二十窟(初唐)、榆林窟第二十九窟(西夏)也是首次離開敦煌展出。按照四比五比例複製的著名一百五十八窟巨型涅槃臥佛(如圖),安臥在圓廳,一進館就能見到佛教文化的影響力。

敦煌研究院院長樊錦詩說,此次展品絕大部分來自該院提供的魏晉南北朝到元代代表性作品,計有精美復原洞窟十座、敦煌彩塑複製品十三尊、敦煌壁畫臨本一百二十幅、敦煌彩塑真品九尊、敦煌藏經洞出土文獻真跡十件、敦煌花磚十件。

關於展出的一百二十幅敦煌石窟壁畫臨摹品,在敦煌守護四十四年的樊院長說,她見證了扎根在敦煌的幾代美術工作者的艱辛與執著。洞窟壁畫純手工臨摹複製的過程已長達六十年,一些老藝術家已往生,現在年紀最大的也都八、九十歲了,他們當年放棄大城市的優渥生活來到敦煌,走進昏暗的洞窟中,用白紙、小鏡子反射陽光獲取一點光亮,自製臨摹工具,建立從起稿、上色、畫面調整、完稿等整套臨摹技法。

據悉,這些壁畫臨摹品大部分作品是第一次離開敦煌研究院臨品庫房。題材內容包括有佛經故事、佛像、飛天、伎樂天、供養人、藻井,其中不乏巨作如:帝王圖、張騫出使西域、都督夫人禮佛圖、張議潮出行圖、宋國夫人出行圖、千手千眼觀音等,都是長達數公尺的完整壁畫臨品。

值得注意的是,很少有展覽能像此次敦煌藝術大展,展出面積四千多平方公尺,占了美術館一層全部九個展廳。

另外也配合舉行「古韻新風—敦煌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創作展」、「面壁生華—藝術名家與敦煌」兩項別開生面的展覽。

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說,為妥善打造此一規模宏大的敦煌藝術大展,館方首次投入巨資,對建築外觀進行大規模藝術化設計包裝,將美術館的實體外立面和敦煌莫高窟外景的噴繪外立面,做了一次藝術性的完美結合。設計師的大膽構思,使實體與幻像巧妙結合,讓人有親臨敦煌莫高窟之感。

展廳內部設計上,最大的變化是將美術館現有的空間改造置換成敦煌洞窟的立方型空間。在展廳色彩系統上,運用敦煌特有的棕灰色及象徵喜慶吉祥的紅色,並提取敦煌的沙子、石材等作為設計元素。

美術館方廳整體鋪設莫高窟的八瓣蓮花磚,館前庭搭建等比例的敦煌莫高窟牌樓,從時間與空間的角度展現敦煌的華美精深。

這些敦煌研究成果裝滿一百多箱,動用當地三十多輛軍車,把這些展品運到距敦煌一百八十公里外的火車站,裝滿五個車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