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禽流感疫情攀升,各國紛紛加強防疫工作,我國在禽流感防治也有重大突破,中研院成功研發出禽流感病毒基因疫苗,可在動物身上產生抗體;工研院可從三種台灣植物中萃取出克流感原料莽草酸,未來禽流感防疫戰備儲藥,將不怕原料缺貨。
中研院副院長賴明詔昨天表示,禽流感基因疫苗是由中研院院士何大一所研發出來,他利用重組技術,製造病毒表面的蛋白當成疫苗,並在動物身上進行實驗,結果顯示,接種基因疫苗的小白鼠,在體內產生抗體,可用來預防禽流感,但免疫力偏低,是否確實有效,仍須進一步確認。
賴明詔指出,疫苗是透過轉殖方式將禽流感病毒基因轉殖到大腸菌或其他菌類,再由大腸菌大量合成,最後分離製成基因疫苗,就算病毒產生變異,六個月就能製成新的流感疫苗。而一旦研發成功,何大一願意將此技術轉給國內藥廠,大量生產。
此外,抗禽流感病毒藥物克流感,主要成分為莽草酸。工研院長李鍾熙表示,莽草酸目前仍須從大陸進口,為求自給自足,工研院已能成功自製,首批自製的二十公斤莽草酸大約可以製造出十四公斤的克流感,足以提供一萬人使用。
而為加強禽流感防疫,各國政府或企業要求瑞士羅氏大藥廠授權,也有為數眾多的製藥廠商爭取代工克流感 (Tamiflu)。台灣羅氏大藥廠發言人蔡朝正表示,目前已有健亞生技、聯亞生技、台灣神隆三家台灣生技製藥廠與羅氏碰頭,有意爭取代工。
衛生署主秘賴進祥則認為,羅氏應及早授權,才能早日確定台灣能如期達到克流感的安全儲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