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園女屍案】唉跟愛同個音

人間福報特約撰述曹銘宗 |2008.01.06
1930觀看次
字級

彰化芬園鄉伍豐橋下女屍案,死者是高職一年級何姓少女,凶嫌竟是她同班胡姓男友。案發後,家屬請法師來此斷魂橋招魂。這樣悲涼的畫面,引人悲思之外,又代表什麼意義?
 問世間情為何物?曾經相愛,何忍如此相害?



在台灣,情侶暴力算是常見的新聞事件,婦女救援基金會曾在2004年做過統計,平均每個月就有一個人因情殺案件致死。但最近發生的芬園鄉女屍案,仍讓我們感到驚訝,因為這件情殺的被害人和加害人都是那麼年輕,而且都在學。

去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彰化縣芬園鄉偏僻山區的一座橋下,發現一具年輕女屍。警方根據現場初步研判,死者可能先被載到這座橋上,再越過一百四十公分高的護欄,最後被推落到離橋面十多公尺的乾河床上。

死者:高中附設職校16歲學生

警方在驗屍後進一步發現,死者生前可能遭到凌虐和性侵。此時,警方根據失蹤人口報案,也查出了死者的身分:年僅十六歲,在台中市某高中附設職校就讀一年級的何姓女學生。

死者身分確認後,涉案人指向被害人的同班同學及交往男友、最近才剛滿十八歲的胡姓學生。當警方到處尋找胡姓男子時,卻在另一個案子中找到兇嫌。原來,芬園鄉有一民宅報案被人侵入,警方趕到這家民宅,在床底下找到一名看來喝了農藥、神智不清的男子,立刻送醫急救,隨即發現這個人就是尋找中的胡姓學生。

醫院檢驗胡某血液,並無毒物反應,原來他只是喝了一口去漬油,警方懷疑他是為了逃避刑責,故佈疑陣。根據媒體的報導,胡某向警方供稱:那天他約何女到他的租屋處,兩人發生爭吵,他很生氣失手打傷何女,後來還騎機車載何女到他離婚母親在芬園鄉的家裡擦藥。後來,兩人為了證明愛情堅定,決定一起自殺殉情。他騎機車載何女來到一座橋,何女先跳下,但他聽到何女的呻吟聲後,不敢跟著跳,快速騎機車離開,也忘了救人,也未求救。

媒體也報導,何女與胡某是「班對」,胡某並在何女家附近租屋,一起上下學;但去年十二月初,何女父母發現女兒與胡某從去年十月開始有親蜜關係,一怒之下,向警方指控胡某性侵。

性侵未成年,將面臨嚴重刑責

校方的說法則是:何女與胡某最近一個多月來好像鬧僵了,據了解是何女不滿胡脾氣暴躁,想分手。

何女還在她的部落格中寫著:「唉」跟「愛」同個音,但為什麼意義差那麼多?

警方研判與胡供詞不一,警方認為:胡男被控性侵何女,何女年僅十六歲,將面臨嚴重的性侵刑責。胡某約何女談判,情緒失控把何女掐昏,又加以性侵;他以為何女已死,就把何女載到偏遠的橋上,再往橋下丟棄,造成何女從高處墮落致死。

少年父親:乾脆把他拉出去槍斃

媒體也訪問到胡某的父親,他父親說:「個人造業個人擔,乾脆把他拉去槍斃算了,我不會為他請律師。」

此一情殺事件涉及很多層面,雖然在本質上是情侶暴力,但也與青少年兩性教育、親子關係有關,值得社會深思。

根據婦女救援基金會的調查,引發情殺的各種動機,有四成是因為發現對方是愛情不專一的「劈腿族」,另有三成二則是因為對方要求分手。此外,婦女新知基金會也曾做過「分手暴力」事件的調查,發現有超過五分之一的女姓在要求與男方分手時,曾面臨性暴力的威脅,包括口語恐嚇、散發親密關係錄 影帶,甚至傷害、性侵、殺人。

這件芬園鄉女屍案,因為胡男涉嫌性侵何女,所以有媒體將之歸為「男友變狼人」之類,還列出近年來發生的同類事件。年輕男女在交往期間發生性侵事件,即所謂的「約會性侵」(date rape)。

西方社會因為經常發生約會性侵,所以很重視約會性侵的防治工作。他們首先強調一個觀念:即使男女雙方已相當熟悉,甚至非常親密,但任何一方都沒有權利強迫不願意的另一方發生性行為。即使是熱戀中的情侶也不例外。雖然性侵是強迫的性行為,但性侵不但不是性或熱情,更與愛完全無關,性侵根本就是侵犯與暴力的行為,沒有任何理由與藉口。

他們提出預防約會性侵的要點包括:在還不能完全信任對方之前,必須小心酒精與藥物,隨時保特清醒,也不要去雙方房間等可能產生誘惑的地方。不要花時間與讓你覺得不自在的人在一起。外出活動時,可多邀朋友同行,並互相關照。遇到性侵威脅時,要勇敢求救。

情殺?漠視生命權 難免因果觀

對此次發生在如此年輕生命的情殺事件,希望能提醒我們的社會多關心青少年,以避免讓對人生充滿好奇、又處於叛逆期的青少年誤入歧途。以下是值得探討的問題:胡某與何女的青少年兩性教育,以及日常的生活情形,他們的家庭和學校有沒有盡到教導和關照的責任?

胡某偏差行為,尤其他涉嫌犯下凌虐、性侵、謀殺的罪行,對象還是他的情侶,顯示他完全缺乏尊重人權、生命權的觀念,但這只是他個人的問題而已嗎?

現代社會有很多人在兩性關係及性愛觀念上產生很大的偏差,我們的媒體也常散播、誇大扭曲的男女情欲、歧視女性等種種訊息,這中間難道沒有因果關係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