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是最常見的家禽。從前農業時代,雞與人們的關係非常密切,幾乎家家都有養雞。每當遇到祭典或請客時,就宰殺雞隻烹煮,藉此表示主人的誠意。
古人說雞有文、武、勇、仁、信等五德。《韓詩外傳》卷二記載:「雞頭上戴著紅冠,是文的表現,腳有距作為武器是武的表現。敢和敵人作戰,是勇的表現。找到東西吃的時候,會呼叫同伴一起享用,是仁的表現。守夜時間一到就會啼叫,是守信的表現。」其實這些說的只是公雞而已。
然而在我們小的時候,時常會看到母雞帶這一群小雞到處覓食。每當遇到危險:譬如天上有老鷹盤旋,母雞就會驚慌的呼叫小雞,這時小雞會躲到母雞的羽翼之下避險。甚至為了保護小雞,母雞也會勇敢的奮不顧身和老鷹搏鬥,把「母愛」的特性發揮到淋漓盡致,看到這種場景,總是會令人萬分的感動。這時老鷹通常會知難而退,這也正是《道德經》裡所謂「慈故能勇」的另一種詮釋吧!
這幅畫作,正是要表現母雞警覺到附近隱藏著危機,因此急忙呼叫小雞的情形:動作快的小雞已經躲藏到媽媽的羽翼下,有一隻驚慌的小雞跳到媽媽的背上、還有正在奔跑的小雞、還有一隻來不及反應,還傻傻的看著媽媽等生動有趣的畫面。背景則是鄉間常見的牽牛花,雖然稀疏不繁密,然而母雞仍然企圖藉著它的掩護,來躲過危險。
欣賞這幅畫,除了要注意小雞之間的疏密布局,以及小雞與母雞之間互動的關係外,甚至牽牛花的藤蔓纏繞,也需疏密有緻,纏繞的鬆緊也需有變化,不可一成不變。
當然墨色的變化,以及色彩水分的控制,母雞、小雞的造型也都是畫者努力經營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