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學生高國偉,用先前打工積蓄購買農機具、小貨車,開啟創業人生。圖/劉星君
【本報綜合報導】大學生打工機會因地制宜,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學生發起「屏東學生除草聯盟」,墓園整理、果園或庭院除草都服務,雖然是體力活,卻是踏入社會前難得的歷練,有機會賺人生第一桶金;此外,另類打工愈來愈多元,攝影換宿、房務換宿無所不有,重點是汲取人生經驗。
屏東科大森林系四年級學生高國偉,今年從畢業學長饒修齊手中接下「屏東學生除草聯盟」,在學長建立的基礎上,持續擴大客群,也透過臉書粉專增加能見度,延續品牌,並加倍努力經營。
遇到難題
努力尋找解方
高國偉說,起初缺乏工具設備,先到農機行租機具,租用成本開銷不小,也曾被客人質疑「竟然連設備都沒有」,因此他把先前打工存下的積蓄來買農機具,包括割草機、電鋸、落葉吹風機、剪枝機及一輛小貨車,展現創業決心;另外,學校規定大三要實習,他選擇到新北市良恆景觀工程行,了解相關機具使用方法,擔任除草聯盟負責人後,也將所學運用在實務上。
高國偉觀察,雖然除草是體力活,卻與森林系所學有些關聯,種樹育苗前也要除草,除草也是一門功夫;他們接案地點遍及屏東各地,最遠到車城鄉,高國偉說,有時主人會陪他們一起做,部分地點較遠,還會安排民宿或張羅三餐等。他擔任老闆角色,負責接案,也與客人接洽細節,再找人力出任務,同學楊翊、王貫乘、詹博驗、黃鈞弘是基本班底。
高國偉分享,除草完成後會有一股成就感,原本雜亂的環境,在他們修剪下,變得乾淨整潔;楊翊說,除草打工學習到課堂上學不到內容,遇到難題也會試著尋找解方;黃鈞弘表示,學校課程曾教導修剪樹枝時,如何判斷樹枝條好壞,有時業主想修剪樹木,他能發揮所學專業,保留好枝條、修掉不好的,讓樹木更健康。
多方嘗試
做為職業試探
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四年級學生李侑芸,則利用攝影專長,趁著寒暑假,到台東鹿野、新北九份和金門「攝影換宿」,也曾到日月潭「房務換宿」,還為地方創生單位拍照記錄;她分享,有的換宿旅館會發零用金,但這種打工換宿賺不了很多錢,重要的是可以在換宿地方碰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換人生體驗。
李侑芸平常有空會以攝影接案,因為作品累積一些口碑,有機會接拍活動紀錄、學士照、寫真集等;她表示,多方嘗試除了拓展視野、打工賺錢,也是種職業試探,可以幫助自己找到想做的事,未來結合科系所學和專長,考慮擔任攝影記者。
而高雄大學親善服務團經常應邀出團擔任禮賓生,學生團員可領到工讀費,學生指出,打工收入是其次,因為學校在訓練過程中,會聘請聘請業界老師傳授「美姿美儀」、「彩妝保養」等,這些課程坊間行情收費動輒上萬元;禮賓生不只是擔任接待、引導、遞獎等,也可選擇司儀訓練,培養其他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