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奧地利總理古森鮑與斯洛伐克總理費科,在伯格與佩翠札卡兩城市哨站口,鋸開兩國邊界柵欄時,歐洲人用智慧化解了六十年的仇恨,他們拆掉的不只是邊界藩籬,而是拆除了心中仇恨的鐵幕。費科說
:「我們站在斯洛伐克與奧地利的邊界,移除最重要的象徵性邊界。二十到三十年間,人們會問邊界到底在哪。」
從台灣時間二十一日開始,歐洲聯盟申根公約納入九個新會員國,申根區從十五個會員國擴增到二十四國,從今以後從東北部的愛沙尼亞,暢遊數千公里到西南部的葡萄牙,都無須出示護照。
當一九八五年六月十四日,德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五國,在盧森堡的申根簽署「申根公約」時,曾被認為不可能擴大,因為歐洲各國岐見太深、仇恨太多、對立太銳、文化太雜,不可能都拆掉邊界藩籬,化解心中鐵幕,但是歐洲人只花了二十年的時間,就創造了全世界最大的自由遷徙區。這代表兩個極重要的意義:
一是和解共生、化解仇恨將成為二十一世紀的主流。以前的申根公約國大部分是當年北約組織的國家,此次加入的九個新會員國,絕大部分是東歐前共產國家,所以被視為剷除了冷戰築起的最後一道鐵幕。
這些國與國之間充滿了仇恨、民族與民族間充滿了偏見、戰爭的陰影揮之不去、對立的情緒充塞邊界,而今卻握手言和,我家你家都可以長驅直入,他們拆掉的不是邊界,而是拆掉了心中的藩籬、他們縮短的不是城市與城市的距離,而是填平了心中的鴻溝。
這讓我們看了忍不住想落淚,我們同住在一個島上,本來生死與共、福禍相倚,但是政治人物在人民心中,築起深壘高牆,在社會上,製造鴻溝藩籬。談的是和解共生,做的是撕裂對立。
二是證明全球化的時代來臨,人為的邊界越來越模糊。由於交通便捷、文化交流迅速、資訊發展及數位匯流,全球化科技與營運模式的建立,一種無遠弗屆的力量正在全面堀起,國界、地理、語言及文化的藩籬已漸拆除。
當斯洛伐克內政部長卡利納克與比利時申根市長韋柏共同拆掉畫分邊界的柵欄,卡利納克對高聲歡呼的群眾保證說:「以後任何人都不受管制。」自由與不受人為強加的管制,將是全球化浪潮下的重要思維,任何的隔絕與分別心都將在全球化下,成為歷史灰燼。
當全球都在打破邊界時,我們卻愈來愈畫地自限;人家打開大門彼此歡樂一家時,我們分中央與地方、分藍綠執政縣市、分北部與南部。歐洲人不同文化、不同語言、不同血統、不同種族,卻明白歷史的發展、世界的趨勢,都是朝打破人為界線,我們卻還在分外省人本省人,真令人痛心慚愧。
禁止通行的紅燈全變成綠燈,歐洲聯盟的國歌震耳欲聾的演奏著,五彩碎紙滿天飛舞,成千上萬的斯洛伐克人在接近奧地利的邊界檢查站,興奮慶祝自由無阻。看到這一幕,不禁為我們的心境落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