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對於圍棋的印象停留在吳清源、林海峰、王立誠時代,現在我們有張栩、「紅面棋王」周俊勳旅外棋士為國爭光。但在青少年小朋友印象中的圍棋名人,搞不好是日本漫畫《棋靈王》裡的主角進藤光了。
圍棋的起源,並遍公認源於中國古代堯帝。晉代張華《博物志》曰:「堯造圍棋,以教丹朱。」。公元前548年《左傳》已把「舉棋不定」作為成語,現在發現的最早的實物是在漢景帝(公元前154至141年)陽陵出土的圍棋盤,這些證據都是在公元前,說明圍棋至少有2、3千年以上歷史、源於中國是絕對無疑的。但這中國的發明卻被外國給發揚光大了。
中國琴、棋、書、畫四大古老文化藝術,其中的棋指的就是圍棋,也是當中最特別的,它不僅具有其他藝術門類的許多共性,諸如抒發意境、陶冶情操、修身養性等,而且還與天象易理、兵法策略、治國安邦等相關聯,是一門綜合性文化藝術。
圍棋裡的變化無窮,從棋理中教我們如何捨小就大、棄子爭先、攻彼顧我不得貪勝。圍棋對幼兒啟發了圖形、路線、次序、位置、數字等不同觀念,讓他們養成了靈活性、穩定性、創造力、公平、公正宏觀面的思維。
吳清源說過,「圍棋本不是勝負之爭的遊戲,而是占卜天象易理的工具。」千古以來,多少帝王將相、文人雅士,市井布衣樂此不疲,也演繹出多少傳奇佳話、美文詩賦、乃至兵書演算、治國方略。縱使由外國發揚光大,但也提供了世界各國好手舞台發揮。
管誰世界第一、管他贏我幾目,從吳清源、林海峰等大師身上看到的風範、氣度,從棋局中獲取到的知識、智慧,這才是黑子和白子要告訴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