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氣回溫,許多人覺得氣候有些反常,立即聯想到溫室氣體效應問題。事實上,全球氣候暖化帶來日趨嚴重的危害已經更趨明顯。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判定人類自工業革命以來排放溫室氣體,已經已造成過去百年全球氣候暖化,而且未來百年氣溫還會持續上升;而氣候改變,引發的極端氣象災害愈加頻繁、海水位上升等,將使全球的後代子孫將因為受到嚴重的危害。
身為地球村的一份子,台灣也有不容推辭的溫室氣體減量責任。但是,從政府這幾年來因應溫室氣體減量的政策或努力,以及成果來看,政府的表現實在令人感到汗顏。從一九九年至今台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減反增,而且成長了一點五倍;今年初聯合國的氣候變遷研究小組發布的報告也將台灣列為氣候變遷的高危險群之一,因為台灣近一百年平均溫度增加是全球平均值的兩倍;而二氧化碳排放量高居世界第二十二位,過去十五年排放量成長竟是全球平均值的四倍多;每人平均排放量是全球平均值的三倍。國際組織更直接指稱,國營的台電竟然是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大單位,讓國際形象大大受損。
再從政府在節約能源和提升能源效率的表現來看,台灣這幾年在節約能源方面沒有任何進步,近七年來台灣平均每人能源需要量反而增加近兩成,能源效率也一再退步,能源密集度從八點一三上升至八點五七。若非這幾年政府把經濟狀況搞得太差,能源消耗的速度恐怕更是難以想像。也難怪,行政院的科技顧問李遠哲對於政府在溫室氣體減量期程及目標上舉棋不定,甚至對「永續發展」光說不練的態度感到不滿。而一向積極尋求參與國際組織機構的政府,要想以這份難看的溫室氣體減量的成績單走出去,則是緣木求魚。
追究台灣浪費能源和能源效率低落,乃至於二氧化碳排放量快速增加的原因,難辭其咎的就是政府,特別是自相矛盾的環保政策。民眾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執政後違背誠信率然宣布停建核四廠,以及堅持「反核」政策,甚至不惜和溫室氣體減量政策自相矛盾。
眾所周知,扁政府停建核四對於台灣最大的損害,除了造成至少四千多億元納稅人血汗錢的損失之外,就是溫室氣體減量政策完全破功。因為,廢核的替代辦法中,再生能源短期內受限於技術困難、成本高以及化石能源價格被政府刻意壓低的情況下沒有開發的誘因,因此發電必須改採以更多的燃油和煤炭發電,不但能源效率沒有提升,能源也沒有節省,反而更加依賴進口能源,能源安全更加堪慮,最後只造成碳排放量的增加而已。
因此,我們沈痛的呼籲政府,趕快檢討自相矛盾的錯誤能源、環保政策,不要一方面干預能源價格,鼓勵浪費能源,一方面又不理性地反核,反而消耗更多的化石能源,又造成環境污染和溫室氣體的有增無減。這種錯誤政策再持續下去,慘遭荼毒的豈止是無辜的台灣人及其子子孫孫,連居住在這同一地球上的眾生也都遭殃。